- 东兴市设立多个“首个” 促使中越互通更便利
- 东兴市: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跨国医疗彰显人文关怀
- 东兴市:文体旅手牵手 共塑国门城市的“诗和远方”
- 境内外媒体代表在广西东兴感受国门风情
- 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边境国门科普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东兴市举行
- 2025年东兴书香周“走读东兴”主题活动举办
- 东兴市人民政府召开东兴口岸“五个指定监管场地”专题推介会
- 东兴市召开聚焦教育稳边固边示范带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闻发布会
- 桂林心之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
- 桂林河马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梦筑国际旅游有限公司
- 广西鸿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一心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大胜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千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韶华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万坤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云忆秀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浩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优游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防城港冬笋,冬日养生黄金菜
- ·味从舌尖过 大海心中留
- ·壮族的糍粑
- ·茅岭海鲜
- ·防城港美食之凉瓜拌二师兄的耳朵
- ·防城港有什么好吃的?
- ·东兴清蒸花蟹
- ·防城港美食之水鱼炖翅
- ·防城港泥丁:美味的补血美食
- ·椒盐牛排意犹未尽
- ·吃糖炒山楂的妙处
- ·母亲的“青草粥”
- ·炒鱿鱼不是执包袱
- ·广西人三月三的特色美食五色糯米饭
- ·椒盐牛排意犹未尽
- ·广西人三月三的特色美食壮粽
- ·防城港美食之光坡鸡
- ·花茶解暑有讲究
- ·上思米粉
- ·防城港味从舌尖过 大海心中留
- ·防城港上思春节餐桌必备食品——风肠
- ·椒盐牛排意犹未尽
- ·金花茶,俗名叫牛尿茶,被誉为“植物界的熊猫”“茶族皇后”
- ·去防城港不吃这些美食,你就等于白跑了!
- ·防城港:我的养生秘诀—香蕉与醋
- ·防城港华石镇:又到毛蟹“横行”时 膏肥肉鲜惹人爱
- ·炒鱿鱼不是执包袱
- ·防城港美食之:春梅红烧海参
- ·东兴屈头蛋
- ·防城港市企沙的玻璃鱿鱼
壮族的糍粑
壮族的糍粑圆形、扁状,没有馅的,是用蒸熟的热糯米饭舂捣碎做成,上思壮话叫做“随”。糍粑的颜色有白色、黄色,也有红色的。一般用晚稻香糯(十月糯)做的糍粑柔软香甜,吃了舒心爽口。做糍粑的日子当地俗称为“糍粑节”,各村过节的具体时间随习俗而定,一般在冬至过“糍粑节”比较多。这种糍粑寓意着团圆,象征着喜庆丰收。
上思汉族的村子没做这种糍粑。我们村杂居着壮、汉、侗三个民族,汉族居多,村里人的生活习俗一般跟随汉族,在家乡时我们没吃过这种糍粑,也不知道怎么做。来到县城工作后,我们吃到这种糍粑,也随着去壮族村子的亲戚朋友家过节,看见他们做糍粑后,才知道这种糍粑的做法。
壮族村子,每当到“糍粑节” 的前一天,村里的妇女们都一起行动起来,有空的男人也帮忙。他们把碾好的十月新香糯。浸水,像蒸三月三的五色饭一样,有用专门蒸糯米饭的陶瓷蒸笼放到大铁锅里用柴火烧蒸的,也有用大锑锅蒸的。他们买的陶瓷蒸笼和能蒸食品的锑锅大的每次可蒸二三十斤,小的每次也能蒸上十斤。他们还用栀子把糯米染黄了独立蒸黄色糯米饭做黄糍粑。十万大山的很多山上都野生有栀子树,十月是栀子成熟的季节,每到“糍粑节”大山的人们都到山上去采摘栀子,留些自己做,送些给亲人,剩下的拿到集市上出售,没长有栀子树的山村,做黄色糍粑就在街上买栀子。
做糍粑时,往往是三姑六戚或左右邻居的集结起来一起做。蒸糯米饭的时间错开,哪家先蒸熟了,就帮哪家做。家里留下会蒸糯米饭的人烧火蒸糯米饭,其余集中到有米碓人家的院子里。他们分工有序,身强力壮的壮年人负责轮流舂,把糯米饭放到很大的圆形米碓里,两三个人一起各举着一根头圆滑的木棒往米碓的糯米饭舂。舂粹了,几根木棒一起向着同一个方向转动把糯米饭粉团卷在木棒上拿出来放在大盆里。负责捏糍粑的人就开始捏糍粑,壮话叫“达随”,由于粉团还很热,他们套上胶手套,还套上一次性保鲜手套。这时手脚麻利的老年人都耐心地教没做过糍粑的年轻人,先把掺有花生油融化过的蜂蜡涂在手上,然后把舂粹的糯米饭粉团捏成一个个小球形,放在干净的芭蕉叶或塑料膜上,另一些负责压平拍扁,然后,把糍粑反过来放凉。这时村子里到处都响有米碓和拍打糍粑的声音,仿佛是节日的交响曲。
改革开放,村村通公路后,农业机械化粉碎机的轰隆声替代米碓的“咚咚”声了,这与做糍粑的拍打声,及妇女的欢笑声成了新时代丰收年的凯歌。由于冬天难找到红叶草,用红色染料染的糍粑又不好吃,人们很少做红色的,除非有孩子周岁生日才做些。糍粑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黄有白,色泽鲜艳、油光亮丽。
“糍粑节”也是“团圆节”,每当这个节日,村里的人都聚集起来做糍粑,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吃糍粑。由于各村子过糍粑节日不同,因此亲戚朋友一般都轮流互相请着吃。好客的壮族人,糍粑节各家各户都请来四五桌的客人,有的多至十几桌。冬至做糍粑请客人最为隆重的要数上思县那琴乡的乡村了,有个在那琴的同事,说她村里有的人家每年冬至请了十几二十桌客人。
壮族的村子,过糍粑节时还有拿糍粑去祭祖扫墓的习俗。他们请来亲戚朋友,拿着糍粑去祭祖扫墓。聚餐完后,把糍粑送给客人,让大家都来分享丰年的喜悦。
这种糍粑久放不变质,是送给远方亲戚朋友的好礼品,每年壮家人都做很多糍粑寄给远方不能回来过节的亲戚。过去保存糍粑的方法有放进米缸跟米和在一起的,也有用清水浸的,现在人们都放进冰箱里。
每年冬至前后,县城的市场上都有来自山村的妇女挑来卖的糍粑。这种糍粑没有馅,做好了可以直接吃,柔软细腻、香甜可口;还可以炸、烤、煎来吃。冬至天气很冷,山村里喜欢烧柴烤火,他们一边烤火一边烤糍粑。烤过的糍粑鼓起来圆圆的,黄黄的,味道很香,非常爽口;黄色的糍粑还具有清热解炎的功效;它是地地道道的绿色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