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旅游简介
- 东兴,于北仑河之东兴起
- 中越互通更便利!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800万人次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 “跨国上班”是什么体验?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跟着新华社记者坐着公交车出国“串门”
- 近160万吨!2024年东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和货值均创最高纪录!
- 东兴市召开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二桥智慧口岸建设新模式、AI人工智能+项目专题研究会议
- 广西南宁美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南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南宁神州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南宁都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南宁市海航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南宁大地国际旅行社
- 广西超大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超大客运旅行社
- 广西海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南宁时尚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南宁新莘之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 南宁市海天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邕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东方国际航空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
- ·上思壮族的“契认”习俗
- ·水声花影,我歌且谣
- ·民间习俗-奇异的防城港食俗
- ·上思瑶寨及瑶族风情
- ·婚之日,在瑶家
- ·防城港港口历史湮没的古埠
- ·娶个越南新娘 跨国婚姻能幸福吗?
- ·防城港 东兴市京族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 ·跨国旅游线路三天两晚游
- ·“三月三”公众假日第一天各族同胞打起陀螺唱起歌
- ·防城港民族风情
- ·防城港民族风情
- ·东兴传统风俗习惯
- ·防城港人文民俗
- ·广西评旅游“必购”商品 七百多种精美商品壮味浓
- ·为周一波“脱光”点赞
- ·各地的元宵节习俗
- ·回家! 2018春运大幕开启
- ·黄喜雄和他的砧板陀螺
- ·壮族习俗
- ·探寻防城港市江山半岛千年古运河
- ·防城港上思民俗斗鸡庆新春
- ·牛腹闹春鼓
- ·防城港人文风俗
- ·上思十万大山传统瑶族婚礼实景演绎 瑶族婚礼
- ·防城港上思举办瑶族婚礼实景演绎活动
- ·茅岭双黄蛋
- ·广西防城港上思县过年习俗
- ·东兴市中越边境旅游节 每年10月28日至30日
- ·刘永福 援越抗法
防城港民族风情
京族:历史上自称“京”,也称“越”。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是十五世纪以后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的,最先居住在巫头岛,后来逐渐向万尾、山心、潭吉和江平镇附近发展。使用京语,其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尚未有定论。他们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所信仰的神多与海洋有关。现市辖区内有京族人口2.1万人。
京族的生产以农业和渔业为主,万尾岛的渔业又以拉大网捕鱼为主。京族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如迎亲,一般情况都是女方用红布横过路面设三道“关卡”,互相对歌。男方对赢了歌才能逐一撤去“关卡”,接走新娘。这种迎亲仪式,热闹非凡。京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是“独弦琴”,往往在夜幕降临时,人们便聚在一起聆听优美的琴声,直到夜阑更深才兴尽而散。他们还爱吃传统风味食品鲶汁(鱼露)和风吹豆。京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是“唱哈节”(万尾是农历六月初十,巫头是八月初一,山心是八月初十,红坎是正月十五),节日一到,男女老少云集“哈亭”(专供唱歌的亭子)举行活动,几天几夜才散。
瑶族:自称“勉”、“金门”等。市辖区的瑶族有“板瑶”和“花头瑶”两种,来十万大山区定居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瑶语支。由于交通闭塞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建国前,农作还是“刀耕火种”,建国后,大力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瑶胞的生产生活都迅速提高,瑶区面貌也有了改观。
瑶族的恋爱、社交较为自由,男女青年相会,常对歌叙情,感情深者,即抛绣球或抢取对方随身物品作定情之物。结婚之时,迎亲者要与女方主婚人或请来的客人对歌。新娘离家时,由兄长或舅父从堂屋背出门后步行去新郎家。现市辖区瑶族人口有2.6749万人。
壮族:自称“布状”、“布侬”等。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1955年创制、1982年修订的壮文。壮族是由中国古代百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其到上思、防城一带居住的历史较久远,有许多独特的民族风情,如“三月三”歌节、“跳岭头”等活动,都很有特色。现市辖区内壮族人口有28.7207万人。
汉族:散居于市辖区内各地,语言为本地白话(属粤语类)和客家话。风俗习惯与附近县市的汉族大同小异。
同时,防城港市也是广西的著名侨乡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防城这个地方的人赴越南定居,之后,历代均有人移居海外。全市现有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约34万多人,其中国外华侨胞18万多人,华人世家13万多人,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分布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分布在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和东南亚各国以及香港地区最多。
定居在市内的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亲属也有28万多人,其中归侨5万多人,侨眷19万多人,港澳台眷属4万多人;分布在市内三区一县,以防城区、东兴市为多。他们与海外亲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海外广大炎黄子孙也十分关心桑梓的建设和发展,每年回来观光、旅游、探亲和寻根问祖的不少于2000人。部分华侨和港澳台胞还捐款捐物支援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