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市设立多个“首个” 促使中越互通更便利
- 东兴市: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跨国医疗彰显人文关怀
- 东兴市:文体旅手牵手 共塑国门城市的“诗和远方”
- 境内外媒体代表在广西东兴感受国门风情
- 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边境国门科普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东兴市举行
- 2025年东兴书香周“走读东兴”主题活动举办
- 东兴市人民政府召开东兴口岸“五个指定监管场地”专题推介会
- 东兴市召开聚焦教育稳边固边示范带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闻发布会
- 桂林心之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
- 桂林河马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梦筑国际旅游有限公司
- 广西鸿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一心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大胜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千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韶华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万坤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云忆秀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浩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优游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防城港民族风情
- ·跨国旅游线路三天两晚游
- ·防城港民族风情
- ·刘永福 援越抗法
- ·探寻防城港市江山半岛千年古运河
- ·上思十万大山传统瑶族婚礼实景演绎 瑶族婚礼
- ·广西防城港上思县过年习俗
- ·防城港 东兴市京族哈节 农历六月初十
- ·上思壮族的“契认”习俗
- ·婚之日,在瑶家
- ·茅岭双黄蛋
- ·黄喜雄和他的砧板陀螺
- ·回家! 2018春运大幕开启
- ·防城港人文风俗
- ·防城港港口历史湮没的古埠
- ·娶个越南新娘 跨国婚姻能幸福吗?
- ·防城港上思举办瑶族婚礼实景演绎活动
- ·防城港名优土特产
- ·牛腹闹春鼓
- ·“三月三”公众假日第一天各族同胞打起陀螺唱起歌
- ·为周一波“脱光”点赞
- ·防城港市那坡壮族端午节
- ·民间习俗-奇异的防城港食俗
- ·防城港人文民俗
- ·水声花影,我歌且谣
- ·各地的元宵节习俗
- ·壮族习俗
- ·防城港上思民俗斗鸡庆新春
- ·广西评旅游“必购”商品 七百多种精美商品壮味浓
- ·东兴传统风俗习惯
牛腹闹春鼓
老家祖传有几面大老鼓,文物所王所长邀我带他去看。那鼓始源于1739年,闹春乐民,祥和社稷为目的而成立《庆万家乐鼓队》的旧产物,清嘉庆年间最盛行,一直继承、发展和传播,有275年的历史。据施氏家谱记载:“康熙盛世,孔驮龙岗坡,天运、仁普二公,伐大圆木挖心成空腔,牛皮裹口,弦调音,牛腹状,高五尺,三、四壮汉难抬走,十五面合成队,摆人字列,敲其声如惊雷,闹春声传百里,八面威风,欢天喜地,此物牛腹闹春鼓也了。”
关于“牛腹闹春鼓”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的一个春天,碧翠湖出现一个水怪,兽头马身,狰狞凶残,危害家禽,弄得鸡犬不宁,人们曾几次擒杀,水怪沉伏湖底逃生。有一次,一个牧童赶来15头大水牛,潜入湖底和水怪决斗三天三夜,牛群和水怪同归于尽。从此,村民生活才安静。为纪念那些大水牛,人们用牛角做号,牛皮做成15个牛腹形大鼓。在开春时,人们擂鼓开春,擂鼓喧天,庆祝安宁,并从第二年起,每年农历三月初四,用艾叶、糯米粉、黄糖等舂和,用花生、芝麻打粉溶黄糖作馅,制圆馍,外包芭蕉叶蒸熟,叫“艾馍”,喂入牛嘴敬感牛恩,叫“敬牛节”。
“牛腹闹春鼓”的制作工艺特别。人们采用回音、颤音好的樟树、鸭脚木、木棉树为上料,在60-90公分大,长150公分的树径上,挖空树心成圆洞做“鼓腔”,用干老水牛皮把大口盖住叫“鼓皮、鼓革或鼓面”。四周用48条笔杆粗牛筋做“鼓弦”平衡拉紧使鼓皮张紧,敲击“咚咚咚”直响,醇厚动听。
“牛腹闹春鼓” 共有15个,形成一鼓队。鼓队有母鼓(指挥鼓)一个,稍大,写上“施”大字样。有子鼓14个,按顺序排列各有鼓名:人、面、桃、花、相、映、红、催、生、五、谷、庆、万、家。擂鼓时,14个子鼓列队成“人字”型,两旁配有两口大锣和一个镲,敲打能发出15种不同声音,声声喧天。
几百年来,“牛腹闹春鼓”是屯里人的心头宠物。屯里人听说我们要把鼓拉走,都围着鼓四周,这里端详、那里抚摸。还对着我们说:我们祖辈惜爱鼓,爱闹鼓,逢年过节,国家重大喜日,我们都在碧翠湖畔擂鼓庆贺,形成我们的传统习俗。因为它能够增加热烈的气氛,还能鼓舞士气,于是便成了威风的化身,时代进军的号角。民国19年5月,粤军陈炯明部陈文波、杨载新率300余人,从东兴进入上思县城至昌墩一带,并在昌墩、叫丁等圩派收捐税,围攻孔驮屯。人们自发组织起来拿起土枪炮,敲响“牛腹闹春鼓”呐喊抗击,杨载新部大败,溃逃邕宁大塘乡。1945年,日本鬼子宣布无条件举白旗,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天宫二号畅游太空等等,屯里男女老少都擂起“牛腹闹春鼓”,唱起歌,一片狂欢。
说起鼓文化,王所长如数家珍。鼓是精神的象征,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土鼓标志着农耕文化型舞蹈之开端。从《周易》:“鼓之舞之以尽神”的记述可知,早在商周时代不仅出现了原始的鼓舞形式,而且鼓与舞相结合的乐舞形式,已成为鼓舞、激励人们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中国的鼓,花样多,分布广泛,且负有盛名。太原鼓乐,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使凤阳声名显赫,西安鼓乐,是“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广西是鼓乐的海洋,有腰鼓、盆鼓、铜鼓等,而铜鼓便是壮族人民的骄傲。上思最早发现有鼓是唐朝。历史记载:腰鼓,很小,陶瓷鼓身,兽皮面;盆鼓,稍大,用于舞狮、舞龙敲击;鼓身高大,鼓声最洪亮,声名远播的是“牛腹闹春鼓”了。因为“牛腹闹春鼓”的结构特别,鼓腔比一般鼓空开:胸怀远大,蕴含虚怀若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