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下龙湾天堂岛又称迪独岛、季托夫岛:解锁下龙湾的宝藏景点,深度体验世界遗产喀斯特地貌海湾地区绝美景色
- 越南旅行怕踩坑?这几个实用软件人手必备,轻松搞定语言、交通和美食!
- 东兴中越界河风景区“游览边境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路线启动
- 中越青少年学生在东兴开展友好交流活动
- 越南吉婆岛:畅享海滩美食盛宴,纵览北部最佳避暑海岛风光
- 越南北部宝藏旅游目的地:下龙湾、吉婆岛、河内,最佳旅行时间大揭秘
- 只需身份证!越南谅山一日游,解锁异国新体验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正式开通旅检业务
- 越南:将把63个省级行政单位精简至34个
- 越南:将把63个省级行政单位精简至34个
- 文化中国行丨金滩海边博物馆里,传来独弦琴悠扬旋律……
- 越南签证种类解读:DL领馆签/落地签/EV电子签/五年免签任君选择,让您无忧越南行
- 越南旅游安全深度解析:行前准备、风险规避与实用防护指南
- 越南签证申请全攻略,了解越南签证知识轻松开启越南之旅
- 越南下龙湾天堂岛游记:穿梭喀斯特奇观,拾贝云端海岛梦
- 中越青年红色研学之旅走进东兴 携手共创友好未来
- “视联网+AI”应用场景落地对接会在东兴市举办
- 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工作组联合考察东兴口岸基础设施设备
- ·京族哈妹组合——亮相青歌赛团体决赛
- ·跳天灯
- ·京族历史 京族的发展
- ·东兴京族踢沙
- ·京族三岛中哪个岛屿居住人口最多?
- ·京族哈节期间游客突破3万人次
- ·京族中元节
- ·三月三
- ·京族风俗习惯
- ·迷失在东兴——走进京族歌声与微笑
- ·坐蒙(乡饮)
- ·京族文化的民族性海洋性特色
- ·京族风俗习惯
- ·东兴的传统风俗习惯
- ·传统节日
- ·京族喃字
- ·东兴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独弦琴培训汇报总结会暨京族原生态民歌班开班仪式在东兴召开
- ·京族拉大网
- ·唱哈节的来源
- ·京族到底是不是华夏族的一部分呀?
- ·从东兴京族看不同民族的七夕情人节
- ·京族住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 ·京族哈节活动时间
- ·京族有哪些信仰和习俗?崇拜哪些神灵?
- ·周刚
- ·东兴侨情
- ·京族后神
- ·孔学斌
- ·京族的文化
- ·传统风俗习惯
京族唱哈节的来历、习俗、活动?
www.bianguan.net 2013-5-23 18:13:43 习俗/名人专栏:客服中心
"唱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唱哈"是京语,即"唱歌"之意。唱哈节的由来有一个传说:越南陈朝时,有一位歌仙到京族地区,以传授歌舞为名动员京族人民起来反抗陈朝的统治,得到京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后来人们便修建"哈亭",里面设他的灵位来纪念他。又因为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后人便以歌传歌来歌颂他。于是,久而久之,一年一度的唱哈便成为京族人民的节日了。
唱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完全相同,尾、巫头两地是农历六月初十;山心是八月初十。
唱哈节的场所是哈亭。哈亭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是选用最好的木料建筑而成的,外观非常美丽。哈亭除主要用作唱哈外,里面还立有全村共同敬奉的神像、神位以及各姓的祖先牌位。
在唱哈节来临之前,京族群众赶着把各种活路干完,接着各家各户布置一新,宴宾待客。到了唱哈节那天,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云集到哈亭前举行祭祖、迎神、唱哈等活动,祈愿生产丰收,人兴畜旺。并聘请职业歌手"哈妹"歌唱,同时,进行其他文娱活动。整个唱哈节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程序,其中入席唱哈是最主要的部分。
其一,迎神:在唱哈节前一天,人们便把本村所信奉的神,如尾的"镇海大王",接入"哈亭"。
其二,祭神:迎神后的当天下午三时许开始祭神。祭神时举行各种仪式。先是宰"养象",所谓"养象"是主持唱哈的头人组织参加唱哈的人,各饲养一只大猪,到祭神时便评比谁养的最大最肥,被评出的大肥猪就叫做"养象"。"养象"杀后,除祭祖后拿出部分给唱哈者吃外,其余部分归主人支配。继杀养象之后,便举行祭神仪式,有主祭(读祝文)、陪祭、礼生(司仪,分"引唱"、"通唱")、执事(传递祭品)等。
其三,入席:按习惯规定,在祭神后,凡是本地京族的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是12岁,巫头18岁,山心19岁)便有资格入席参加唱哈。但入席时必须按各人的等级高低,分别就座于哈亭正堂东西两侧的多级台阶上。入席后一边举宴饮酒,一边听歌观舞,常常是通宵达旦,持续三天三夜。筵席是自由组合的,八人一桌,轮流出菜,妇女不能入席,只能坐在旁边捧菜和听唱哈。唱哈的主要角色有三个人,其中一个男的叫"哈哥",两个女的叫"哈妹"。这三人一般都特意从越南请来。由"哈妹"轮流演唱,"哈哥"用琴伴奏。演唱时一个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中间,手里拿着两个小竹片,一边唱,一边摇摇摆摆地敲。另外一个"哈妹"则坐在旁边的地上,两手敲着竹制的梆子与之唱和,使之押韵。当"哈妹"唱完一句,"哈哥"便依曲调拨奏三弦琴一节。如此一唱一和奏,直到主唱的"哈妹"累了,再转由另一个"哈妹"出来主唱。
唱哈有一定的歌本,大都是用"喃"字写成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本民族的诗歌、传说故事,也有汉族的古典诗词、情歌等。
其四,送神:"唱哈"完了,接下来便是送神,送神毕,整个"唱哈"宣告结束。
唱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完全相同,尾、巫头两地是农历六月初十;山心是八月初十。
唱哈节的场所是哈亭。哈亭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是选用最好的木料建筑而成的,外观非常美丽。哈亭除主要用作唱哈外,里面还立有全村共同敬奉的神像、神位以及各姓的祖先牌位。
在唱哈节来临之前,京族群众赶着把各种活路干完,接着各家各户布置一新,宴宾待客。到了唱哈节那天,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云集到哈亭前举行祭祖、迎神、唱哈等活动,祈愿生产丰收,人兴畜旺。并聘请职业歌手"哈妹"歌唱,同时,进行其他文娱活动。整个唱哈节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程序,其中入席唱哈是最主要的部分。
其一,迎神:在唱哈节前一天,人们便把本村所信奉的神,如尾的"镇海大王",接入"哈亭"。
其二,祭神:迎神后的当天下午三时许开始祭神。祭神时举行各种仪式。先是宰"养象",所谓"养象"是主持唱哈的头人组织参加唱哈的人,各饲养一只大猪,到祭神时便评比谁养的最大最肥,被评出的大肥猪就叫做"养象"。"养象"杀后,除祭祖后拿出部分给唱哈者吃外,其余部分归主人支配。继杀养象之后,便举行祭神仪式,有主祭(读祝文)、陪祭、礼生(司仪,分"引唱"、"通唱")、执事(传递祭品)等。
其三,入席:按习惯规定,在祭神后,凡是本地京族的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是12岁,巫头18岁,山心19岁)便有资格入席参加唱哈。但入席时必须按各人的等级高低,分别就座于哈亭正堂东西两侧的多级台阶上。入席后一边举宴饮酒,一边听歌观舞,常常是通宵达旦,持续三天三夜。筵席是自由组合的,八人一桌,轮流出菜,妇女不能入席,只能坐在旁边捧菜和听唱哈。唱哈的主要角色有三个人,其中一个男的叫"哈哥",两个女的叫"哈妹"。这三人一般都特意从越南请来。由"哈妹"轮流演唱,"哈哥"用琴伴奏。演唱时一个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中间,手里拿着两个小竹片,一边唱,一边摇摇摆摆地敲。另外一个"哈妹"则坐在旁边的地上,两手敲着竹制的梆子与之唱和,使之押韵。当"哈妹"唱完一句,"哈哥"便依曲调拨奏三弦琴一节。如此一唱一和奏,直到主唱的"哈妹"累了,再转由另一个"哈妹"出来主唱。
唱哈有一定的歌本,大都是用"喃"字写成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本民族的诗歌、传说故事,也有汉族的古典诗词、情歌等。
其四,送神:"唱哈"完了,接下来便是送神,送神毕,整个"唱哈"宣告结束。
今日热点
本文来源于:新浪爱问,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