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市设立多个“首个” 促使中越互通更便利
- 东兴市: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跨国医疗彰显人文关怀
- 东兴市:文体旅手牵手 共塑国门城市的“诗和远方”
- 境内外媒体代表在广西东兴感受国门风情
- 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边境国门科普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东兴市举行
- 2025年东兴书香周“走读东兴”主题活动举办
- 东兴市人民政府召开东兴口岸“五个指定监管场地”专题推介会
- 东兴市召开聚焦教育稳边固边示范带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闻发布会
- 桂林心之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
- 桂林河马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梦筑国际旅游有限公司
- 广西鸿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一心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大胜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千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韶华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万坤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云忆秀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浩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优游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中越北仑河大桥
中国东兴与越南芒街只隔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界——北仑河,按两国协定,河界不设分界标志,而以水深为界。东兴人说,有河就有桥,桥通万事兴。
在东兴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里,国门与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联合体”。现在看到的这座气贯长虹的北仑河大桥,是中越双方在北仑河建桥的第三次合作。也许有人问,中越北仑河建桥,有过一段怎样的历史?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沿着时空的走廊,追溯那段早已尘封的历史—— 北仑河上的第一座桥是铁桥。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中、法两国兴建贯通东兴与芒街的北仑河铁桥,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竣工。因为当时越南是法国殖民地,芒街经济比较繁荣,铁桥修通后,这种畸形的繁荣便迅速辐射到东兴,以至于二十世纪30年代,东兴呈现出极盛一时的繁荣,沿着桥头两翼延伸到中山街,和平一条街,法式建筑连成几条街,街道路面铺设的是青石板,沿街大小商号、金铺钱庄、茶楼烟馆、赌场妓院,争先恐后开张揽客。东兴的“小香港”之称由此而来。
北仑河上的第二座桥是由我国兴建的。1957年11月17日,我国拆除了难以承受的破旧铁桥,动工兴建当时象征两国人民友谊的“北仑河友谊大桥”,桥长111米,5孔,每孔跨22.2米,桥墩用花岗岩石料砌成,桥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净空7米。行人道1.5米,投资额28.2万元。次年5月25号竣工,双方边民参加了通车典礼。1960年秋,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到当时属广东省辖的东兴观察,亲临北仑河友谊大桥,驻足国门良久的陶书记,凝视着大桥两端两国国门上方迎风招展的国旗,意味深长地说:“把桥改为‘中越友谊大桥’吧。”言毕,欣然提笔命名。1979年3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桥越方桥段倍炸断。滔滔的北仑河,见证了这段不幸的历史。
北仑河上的第三次建桥是在中越恢复正常邦交关系后的1993年,经两国协商,共同出资,于1994年4月17号建成并正式通车。新大桥全长111米,桥中间有一条红色斑马线,这条斑马线既是中越大桥的管理线,也是两国领土的分界线。徘徊于这一条斑马线,就会亲身体验到“跨一步就出国,退一步就回家”。如今的中越北仑河大桥时一条国际贸易、国际运输、跨国旅游的大通道。每天成千上万的人潮车流从桥的两头交汇而过,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摩肩接踵。旅游、商务、公务、探亲访友者川流不息。商机、信息、物流、金融流在这里汇聚集散,开放的中越北仑河大桥正敞开她博大的胸怀,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