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如此多娇
- 东兴城区,景点众多,古今俱全,中西壁合
- 东兴好玩,好在城区徜徉,玩在国门寻香
- 东兴纯朴,纯在民风纯正,朴在返璞归真
- 东兴古老,古在千年遗韵,老在古风沛然
- 东兴美丽,美在下海激荡,美在滨海风光
- 东兴多彩,彩在“上山”忘返,彩在奇谷飞瀑
- 东兴上山下海又出国
- 东兴:京族婚俗喜迎八方客 共筑民族团结情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中越界河游启动仪式在东兴举行 共谱跨境旅游合作新篇章
- 桂林捷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广西游这儿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欢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寿乡美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悦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市牛爸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益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七彩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万景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华锦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钦州民俗节日 跳岭头节
- ·欢欢喜喜去看“炮” 高高兴兴来吃“炮”
- ·萃军将领冯兆金
- ·钦州民间童谣
- ·钦州“三娘湾”的由来
- ·钦州民间曲艺 竹马
- ·钦州坭兴陶
- ·钦州夏至吃狗肉的习俗
- ·清代文人冯敏昌
- ·钦州“海妹仔”蜕变“白天鹅”
- ·钦州村医人大代表余献山
- ·冯子材与钦州教育
- ·山歌斗艺,乐韵悠扬
- ·钦州民间艺术 钦南采茶戏
- ·钦州草蛇(禾草蛇)-----人民的智慧
- ·红军团长—利松
- ·渔民般的博士后
- ·钦州浦北民俗节日 许福节
- ·钦州俗语歌谣(记忆)
- ·灵山县丰塘镇庆“炮期”节历史悠久,古称“炮圩”,又名“炮会”
- ·钦州知州、岳飞次子岳霖
- ·钦州:二月二 民俗舞狮为民祈福
- ·钦州的传统节日
- ·林希元在钦州
- ·钦州民间体育—舞狮舞龙
- ·康熙岭“游神”庆十五
- ·钦州城奠基人徐的
- ·钦州民间艺术-采茶戏
- ·话说——钦州结婚习俗
- ·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罗延
钦州大芦“村官”劳宝兴
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以其古宅群、古楹联、古功名匾、古树闻名于区内外,有着“南方圆明园”之誉。今年七十有一的劳宝兴,是土生土长的大芦村村民,老党员,他在村里做了30多年村官,当了25年“村王”(支书,现已退休)。他曾经身为村官,造福一方:保护文物,培植优柑,旅游开发等。
保护文物是大事
劳氏功名匾,是记录大芦村劳氏家族的政史。此类牌匾该村原有48块,是明代至清末县、省府的名士官员乃至皇帝赐赠的,现仅存18块,其它30块已经消失,无法与游客见面。
那么大芦村其它30块功名匾跑到哪里去了?罪魁祸首是“四集中”(即土地、劳动、食堂、牲畜)。时间倒流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芦村响应上级“四集中”号召搞集体大饭堂,那时劳氏古宅门前悬挂的楹联、功名牌匾太闪眼了,很快被个别干部看中,认为这是“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专对功名匾开刀,两三天拆一块,几个月下来共拆了30块。这些牌匾被拆下后,便铲平匾中的文字作砧板、案台、幼儿园书桌或作柴烧。望着自家的传家宝一个一个消失,祖先的荣誉被埋没,国家的文物被毁坏,时任该村第12生产队副队长的劳宝兴觉得这样下去问题严重。
在劳氏功名匾被破坏至第30块时,他终于忍无可忍,不怕丢乌纱帽,伸出援手,与队长父亲密谋,在当年冬天的某一天,组织近10人,兵分三路,有的搭梯拆匾,有的在梯下接,有的负责搬运。此匾很沉,每块60一70斤重,他们整整花了一天时间才能将未被破坏的功名匾全部拿到太公棚镬耳楼五座炕上集中收藏起来。现在大芦村古宅所陈挂的17块劳氏功名匾,就是当年劳宝兴及其父组织保存下来的。
祸不单行,大芦村的特大古砖也遭厄运,损失惨重。因为“大跃进”运动,灵山县筹建一个名曰红旗炼钢厂。此厂上规模,需要大量砖块砌炉及烟囱,后来有人提出到大芦村取砖,结果当权者一声下令,全厂二三百人倾巢出动,浩浩荡荡步行到离县城五公里的大芦村担砖,连续挑几天后,因此砖过大不合用而停止战斗。这场行动已挖走该村劳氏古宅镬耳楼数幅围墙,损失古砖近3万块。劳氏古砖,不是一般砖,其体长30公分,宽10公分,重40多斤,本土少有,国内也不多见。与此同时,该村劳氏在太公棚(镬耳楼内)所摆设的数个大小木、石狮子,大小明镜,骨杯,精制陶瓷百子灯等均被打劫一空。
每及此事,劳宝兴痛心疾首,因自己无能为力保护好这些珍贵文物而深感内疚。为了保护好劳家的这些传家宝、国家的文物,长期以来,劳宝兴不定期地组织族兄对劳氏古宅、楹联功名牌匾进行检查、修复和擦洗,为保护大芦村古建筑文化及古楹联文化做出了较大贡献。
“一哥”的创业个性
与时俱进,是劳宝兴创业的个性。
灵山是个农业大县。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劳宝兴深知基层干部所肩负责任的分量。长期在农村工作,他认为做一个出色的干部,必须要头脑灵活,若果单一盲目地抓粮食以粮为纲,只能让村民解决温饱问题,难以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了增加村民收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上世纪末,时任大芦村一哥的劳宝兴,经过深思熟虑后,号召村里群众大种植椪柑水果。在他鼓动下,全村上下掀起了大种水果热潮。他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办法,虚心向别人学习,邀请专家指导,很快地掌握椪柑的种植技术,并大胆改革创新,摸索出种植椪柑高产经验,他们种植椪柑两三年后,便取得开门红,亩产达1万至1.5万斤,最高达2万斤,收入十分可观。群众尝到了甜头,不仅山坡种椪柑,水田也种上椪柑。由于大芦村土质良好,气候适宜,经该村果农品种优培育种植出来的椪柑,个体硕大,款色鲜艳,皮薄肉厚,清甜可口。九十年代大芦村产的椪柑,曾经成为国部级品牌,供不应求,不仅畅销区内外,还出口到新加坡国家,受到外国朋友的青睐。为此,被上级称之为改写教科书的大芦村。鉴于大芦村委带领村民种植椪柑取得高产,让村民赢得盆满钵满,成绩显著,该村委多次被评为县市级先进党支部。现在大芦村民已更弦换辙,改种皇帝桔,发展不错,这都是有了种椪柑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
从种植椪柑水果,到开发旅游业,大芦村的每次华丽转身,均凝聚着劳宝兴的多年心血。早在十几年前,他便觉察到大芦村的古物文化大有文章可做,然而当他提出利用大芦村古文物开发旅游业时,却遭到部分村民的反对,认为破坏风水。后幸得上级领导的支持,经他以及上级领导多方做群众思想工作,并不断向上级申报及反映,才得以认可。劳宝兴在09年68岁时已光荣退休告别村官,然而,他退而不休,爱村热情不减,与村干保持密切联系,经常过问村里发展情况。现在他看到钦州市领导,灵山县领导,佛子镇领导以及大芦村委,大家一贯热心支持开发大芦村古建筑文化及古楹联文化,对于大芦村近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风生水起,名声鹊起,无不感激,无不高兴。
劳氏有句名联,上联为,读书好耕田好识好便好;下联为,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劳宝兴秉承此家规族训作为育儿座右铭,因材施教,育儿有方,长子是种养殖能手,目前养有百群(箱)蜂,年产蜂糖千斤。办有蛇场,养有乌肉蛇上千条。种有淮山近10亩,年产量达3万斤。次子是军人,大学毕业,军事专家。三子从事建筑工作。一家多才俊,美美满满,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