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城港扶隆烟仔桂“飘”洋过海销路好
- ·边海经济带 起舞北部湾 ——防城港市着眼“一带一路”布局落子
- ·“三月三”期间防城港市节庆活动多
- ·防城港市着力打造珍珠湾国际旅游区
- ·“6.8”跨国拐卖儿童案二审控辩双方意见分歧大
- ·防城港市义工陈致东戴上“全国最美志愿者”桂冠
- ·游客无视公园内警示标语 翻越栏杆抓鱼
- ·上思“双重保障”力助养殖业应对“双重打击”
- ·2015年防城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广西首位
- ·防城港市麒胤公司养牛养鸡“养”进央视
- ·防城港边防检查站电话
- ·今年春运我市汽车客运遇新挑战
- ·防城港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荣获中国十佳
- ·防城港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内容
- ·提升干部素质 服务经济发展
- ·周明
- ·防城区发展产业 撸起袖子加油干
- ·行驶途中货车油箱突然起大火
- ·王必永:此时无声胜有声
- ·防城港2014年度民主评议科长活动正式启动
- ·遨游防城港——上山下海又出国
- ·防城港公安局举办“和谐同行”公安基层文化专场文艺晚会
- ·防城港市第一季度工业实现良好开局
- ·十万大山的土地沉默
- ·防城港市广播电视台电话
- ·太危险了!桥栏杆断掉后竟用细绳代替
- ·防城港市两家采石场被责令停产整改
- ·致全区适龄青年的公开信
- ·防城港市新闻网开设3·15专题
- ·全市第一个村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落成
防城港那梭镇引入龙头企业给农民示范增收
农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往外走,剩下年纪大的留守在村里,在这种局面下,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到底要依靠什么来实现?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那梭镇镇长石熙权3月19日面对记者采访时给出的思考是:扎根农村,引进龙头企业,提高农村资源利用水平和种养科技含量,以示范带动的效应来促使农民更新传统的种养理念,进而实现农业丰产农民增收。
那梭镇地处防城港市的海边与山区连接地带,当地农田土质肥沃,雨量充沛,适合发展各种农业种植和养殖项目,尽管如此,但农村里单家独户地从事农业生产不仅产量不高,而且收益也不如意,农民在地里辛苦忙碌一年确实是收获了足够全家人食用的农产品,但剩余的农产品作为商品出售之后,得到的经济收入却不如农民在农闲时外出打工赚钱划算,因而前几年在那梭镇有不少农民对发展农业并不在意,镇里有相当部分的农田农地被人为弃耕,处在半丢荒状态。
“以前农民在家种田,一年下来一亩地的收入也就是在200-300元的样子,不如外出务工赚钱多,因此很多农民都把外出务工作为家庭增收的主要来源。”防城港市那梭镇镇长石熙权告诉记者:“很多农民耕田种地也只是做够自己吃的就算了,剩下的时间都用于外出务工赚钱,所以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田地都处在弃耕当中。”
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赚钱,留在村里的人年纪普遍都在40岁以上,因此那梭当地还保持了许多相对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直到一些龙头企业在那梭扎根之后,情况才慢慢得到改变。
据石熙权镇长介绍,很多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来到那梭之后,往往会连片向农民租用土地,每亩土地一年的亩金在450-500元之间,这个租金比当地农民自己种地的收入高,而且企业落户之后从事的也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项目,需要在当地雇用农民进行生产,而农民就近工作的日工资普遍在7、80元。
“把自己的地租给企业,然后企业再雇佣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不仅有地租收入,还有打工收入,农民对此非常欢迎。”石熙权镇长说:“种金花茶的、种菜的、养猪的、养鸡的、养牛的,这些农业企业规模化种养采用的都是新技术,科技含量高,附近的农民一看企业采用的方法收益高,立即就会跟在后面学,结果很快也把自己的产量和收益提上去了。”
农业生产在企业的带动下开始变得有“钱途”的时候,那梭镇当地农田农地一年丢荒半年的弃耕状态也得到了转变,“现在农民对于耕田种地又开始变得积极起来了,特别是近两三年,基本上已经消灭了半丢荒状态的农田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