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九东兴市屏峰雨林公园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八交东滨海红树林公园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七万鹤山滨海湿地公园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六京岛风景名胜区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五东兴市胡志明亭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四大清国五号界碑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三中越北仑河大桥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二东兴口岸景区
- 东兴旅游景区之一东兴城区
- 国门城市,旭日东兴
- 东兴市设立多个“首个” 促使中越互通更便利
- 东兴市: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跨国医疗彰显人文关怀
- 东兴市:文体旅手牵手 共塑国门城市的“诗和远方”
- 境内外媒体代表在广西东兴感受国门风情
- 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边境国门科普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东兴市举行
- 2025年东兴书香周“走读东兴”主题活动举办
- 东兴市人民政府召开东兴口岸“五个指定监管场地”专题推介会
- 东兴市召开聚焦教育稳边固边示范带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闻发布会
- 桂林心之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
- 桂林河马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京族民歌《过桥风吹》
- ·东兴京族哈节
- ·谢启清
- ·京族婚姻习俗 京族婚制
- ·“鱼梆一敲,网带上腰”看京族拉大网
- ·京族住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 ·京族坐蒙(乡饮)
- ·京族哈节—歌声传情 “缘分”天注定
- ·京族后神
- ·传统风俗习惯
- ·坐蒙(乡饮)
- ·东兴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独弦琴培训汇报总结会暨京族原生态民歌班开班仪式在东兴召开
- ·京族文化的民族性海洋性特色
- ·钦州采茶戏
- ·黄谷柳
- ·跳天灯
- ·京族的丧葬习俗
- ·京族的民族服饰是什么?
- ·京族竹杠舞 也叫跳竹杠舞
- ·京族竹杠舞
- ·七旬老人杨俊亭自学改良独弦琴 免费开班授课
- ·京族哈节期间游客突破3万人次
- ·黎春兰
- ·禤东
- ·李拔群
- ·黄谷柳,原名黄显襄-东兴名人轶事
- ·唱哈节的来源
- ·京族人的家庭
- ·京族教育
- ·京族美女令人惊艳
京族建筑
从1511年起,京族人民陆续来到三岛,至20世纪40年代止的这段漫长历史里,他们世世代代过着艰苦而又凄凉的贫困生活。他们的居住条件是非常原始、简陋的。
栏栅屋京族家家户户都寄身于荒滩乱林之中。住房都是粗陋不堪的草庐茅舍,墙壁以粗糙的木条和竹片编织,有的再糊上一层泥巴,或用竹篾夹茅草、稻草等作墙壁;屋顶盖以茅草、树枝叶或稻草(也有极少数人家盖瓦片的)。为了防风吹塌,屋顶还压以砖块或石块。屋朵四角以六寸至一尺高的木墩(多是苦楝木)或竹作柱(也有直接以石头作柱墩的);再在柱墩上横直交叉地架以木条和粗竹片,上面又铺以粗制的竹席或草垫,这就是草庐的“地板”了。屋内以竹片或木皮间隔成三个小间。老人住正间,后生住左侧间和右侧间。这种“草庐芭舍”,京家称之为“栏栅屋”。它带有百越“干阑”式建筑的古文化积淀,然而因陋就简,“地板”上面住人,“地板”正面就是鸡、鸭、鹅等家禽栖息的地方了。
石条瓦房从50年代始,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京族的起居条件发生了根本的改善和变化。这种变化的明显标志就是代之而起的“石条瓦房”的普遍出现。现存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一座一座独立的,以长方形(每块石条约长0.75米,阔0.25米高0.20米)的淡褐色石条砌成的住宅。这种独立式的单座居室内,都约定俗成地用条石或竹片木棉之类,分隔为左、中、右三个单间。单间的面前都留出较宽敞的过道,过道自左向右贯通全屋。
家私杂物如凳桌以及工具等,都置放在过道的墙脚边。正中的一间就是“正厅”,俗称“堂屋”;其正壁上安置着神龛,俗谓“公棚”。正厅除了节日用以祭神之外,平坦又是接待客人以及吃饭、饮茶、谈天的地方,是兼作“客厅”之用的。左、右二间是卧室或厨房;如果家庭人口较多(如子女均未结婚成家等),则左、右二间都用作宿舍,厨房就另外附建在左边或右边的山墙脚边。为了照顾老人,子女就住于接近厨房边的那个隔间,距厨房远的那个隔间就让老辈人住。
由于海边风沙频繁,京家人还在屋顶脊及瓦行之间压置着一块连接一块的石块或砖头。这种别具一格的石条作砖墙、独立成座、屋顶以砖石相压的居家建筑,构成了京族地区的建房民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