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旅游简介
- 东兴,于北仑河之东兴起
- 中越互通更便利!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800万人次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 “跨国上班”是什么体验?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跟着新华社记者坐着公交车出国“串门”
- 近160万吨!2024年东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和货值均创最高纪录!
- 东兴市召开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二桥智慧口岸建设新模式、AI人工智能+项目专题研究会议
- 广西南宁美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南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南宁神州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南宁都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南宁市海航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南宁大地国际旅行社
- 广西超大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超大客运旅行社
- 广西海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南宁时尚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南宁新莘之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 南宁市海天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邕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东方国际航空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
- ·陈济棠
- ·京族因何而得名?
- ·东兴习俗:京族独弦琴开培训班啦!
- ·京族经济
- ·京族的宗教信仰
- ·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 ·东兴传统风俗习惯
- ·京族有多少人?
- ·陈雷
- ·京族哈节是什么时候?
- ·京族少女,京族美少女,京族漂亮美女
- ·东兴:文化
- ·《过桥风吹》京族民歌
- ·京族哈亭的结构、特点、建造过程?
- ·杜锦荣
- ·京族坐蒙(乡饮)
- ·东兴的京族人喜欢吃什么?
- ·广西人自己的节日:三月三
- ·黎屹松 成为京族族史上首位荣誉村民
- ·京族跳天灯
- ·京族高脚罾传统捕捞技艺传承培训班在东兴市江平镇澫尾村海迎门举行开班仪式
- ·东兴习俗:跳天灯
- ·京族习俗禁忌 京族礼仪与禁忌习俗
- ·唱哈节的来源
- ·京族三岛中哪个岛屿居住人口最多?
- ·京族到底是不是华夏族的一部分呀?
- ·风格独特的京族独弦琴
- ·哈节
- ·虾灯
- ·京族哈节活动时间
京族——居住在我国沿海边疆的一个民族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历史上自称“京”,他称“越”。1958年定名为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区的山心、沥尾、巫头三地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京族人口数为22517人。使用京语,现基本上通用汉语、广东方言和汉文。
京族自15世纪以后陆续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最先居住在巫山岛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渐向(沥)尾、山心、潭吉等地发展。清朝政府曾在江平地区设立“江平巡检司”,清末属防城县管辖。京族和当地汉族人民一道,披荆斩棘,筑海堤,垦荒坡,劳动生产,共同开发了南方的沿海边疆,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解放前,京族主要从事浅海捕捞的渔业,兼营农业、盐业。地主、富农和渔业资本家占有大量的渔、农业生产资料。解放后,京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京族人民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经济建设事业。单纯的渔业生产也发展到多业经营。生产不断增长,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改善。
京族的渔业生产也发生了几大变化:一是由过去的浅海捕鱼发展到深海作业;二是过去的竹筏小船已改为大中型渔船;三是从单纯的捕捞发展到捕捞、养殖、加工相结合的生产形式;四是从单纯重视渔业生产发展到工、农、林、渔业并举,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沿海地区实行比内地更优惠的开放政策,使得处于开放前沿的京族地区面貌迅速改变。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京族传统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京族的歌唱艺术颇有特色。唱时由一位哈哥操三弦琴伴奏,二位哈妹则边敲打竹梆子与竹板轮流进行演唱,内容多为叙事史歌以及中国古诗词等。如《宋珍、陈菊花》、《斩龙传》、《琴仙》、《浔阳江头夜送客》,等等。歌的曲调不下30种。按内容分有山歌、情歌、结婚歌、渔歌、诉苦歌、长篇叙事歌、风俗歌、劳动生产歌等等。其中有些歌本流传,有些却是即兴创作,触景生情,随口而出。用京语演唱的京歌,有着自己的格律,比较复杂。
京族的民歌内容也十分丰富,由于生产的影响有不少歌曲都与大海相关。如有一首海歌这样唱道:“潮涨潮退不离海,风吹云走不离天;大路不断牛脚印,海上不断钓鱼船。”有一首情歌的歌词是:“摇船过海摇绳断,还有几摇到岸边;板短搭桥难到岸,望妹伸手过来牵。”京族青年男女一般通过对歌物色对象,所以他们个个能歌善唱。“京戏”是京族传统的戏剧,称“嘲剧”,独具民族特色。独弦琴是京族独有的民族乐器,它的半片大竹筒,或3块木片制成长方形的琴身,长约75公分,一端插一根与琴身成直角的小圆柱,或金属片条,另一端按一把手,两端由高至低拉一弦线。演奏出来的声音十分幽雅动听。
京族过去的居屋多带“干栏”式建筑遗风,以木为柱,以竹、泥为墙、茅草为盖,易于搬动。但现在大多筑方石砖瓦房屋。京族的服饰,部分老年妇女穿民族服装,上身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短上衣及菱形遮胸布,下穿黑色或褐色长宽裤子,外出时加穿白色长外衣,形似旗袍而开衩较高,结“砧板髻”。少数妇女还保留染黑牙齿的习惯。过去男子穿窄袖上衣,长及膝盖,腰间束带。但现在多数青年男女的服饰已与附近汉族相近。京族以大米为主食、杂吃些红薯、玉米、芋等。喜吃鱼、虾、蟹、鱼汁及大米糍粑“风吹穑”。妇女爱嚼槟榔。
京族农历六月初十(沥尾、巫头岛)或八月初十(山心岛),正月二十五(红坎乡)时,当地京族要过最隆重的“唱哈节”,由歌手“哈妹”轮流吟唱。唱哈活动要连续进行3天3夜,一边宴饮,一边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