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城港市前三季度外贸总值超400亿元
- ·防城港火车站再创单月运量新高
- ·蓝天立到防城港市考察调研
- ·农业部门100多农技人员分赴灾区做好复产工作
- ·2013年防城港市国际海上龙舟节活动方案
- ·防城港市今年大力推动创建自治区卫生城市工作纪实
- ·防城港市积极备战第十三届区运会
- ·防城港市“边海经济带”项目建设动员大会召开
- ·八旬老翁涉嫌合同诈骗
- ·6月起,这些政策变化影响你我的旅游出行!
- ·城在海中 海在城中——防城港市城市建设成就图片选辑
- ·国家风景道项目建设在防城港市选点
- ·防城港边海月明夜 共品中秋味
- ·上思县思阳派出所查处一起赌博案件
- ·防城区发出首批“两证整合”营业执照
- ·要敢于浑身是胆地去试去闯
- ·防城港市“最美家庭”公示
- ·越南三县市代表团到防城开展迎春座谈活动
- ·防城港对企沙煤码头粉尘污染整治进行验收
- ·防城港市高产优质蔬菜基地综合技术开发
- ·防城港市企沙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 ·防城港2014年度民主评议科长活动正式启动
- ·防城港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 ·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防城港1千克袖珍婴儿创生命奇迹
- ·春节期间防城港市接待游客30.2万人次
- ·防城港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电话
- ·红林海湾小区深夜施工 居民苦不堪言
- ·防城港市工业迅猛发展探秘系列报道之三
- ·防城港市举办春季学期兴趣培训特长班汇报演出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港城
碧海蓝天、阳光沙滩、绿水青山,这是我们美丽港城的自然生态。中国最大的城市红树林、中国白鹭之乡、中国氧都、中国长寿之乡是防城港市的生态和旅游招牌。上山、下海、出国是我市独具的旅游特色。良好的生态是大自然赋予防城港市最宝贵的财富,也是防城港市最大的品牌和优势。要使这一最大的品牌和优势长久地惠及港城人民,就必须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打好生态和旅游特色品牌。
春节刚过,元宵未到,3月3日市委金湘军书记便亲自率队深入防城区和上思县开展全市旅游经济、生态经济发展专题调研,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建设旅游经济、生态经济的高度重视。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要乘势而上,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和推进边海经济带建设。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港城,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既事关民生,更事关发展;既影响着防城港市的现在,更决定着防城港市的未来。要始终坚持生态强市、绿色发展,坚持建设与绿化同步、经济与生态并重、开发与保护共赢,走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港城,必须强化生态保护。我市拥有580公里的海岸线,海岛多,海湾多,海滩多,“海在城中,城在海中”,是北部湾畔唯一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全市生态好,气候好,环境好,人长寿。但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我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港城,必须强化生态保护,特别是要守住生态规划底线。生态底线区是城市生态安全最后的底线,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对海洋、海湾、湿地、湖泊、河流、山体、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公路和铁路防护绿地、基本农田等进行最严格的保护。严控项目环保准入门槛,严禁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上马;加大重点流域、大气、粉尘、土壤、矿山等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港城,必须打造旅游和生态特色品牌。我市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我市旅游景区景点比较多,A级景区就有10多个,但缺乏特色和品牌,真正能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基本没有,处于小、弱、散的状态。因此,我们发展旅游经济和生态经济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谋划,用点轴开发的“集焦”理念,突出重点和特色,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到两个享誉国内外的特色品牌,最终带动全局发展。旅游方面,要突出“滨海”、“边关”和“生态”特色,打响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中越跨国旅游集散中心品牌和北部湾生态体验旅游品牌。生态方面,要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特色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延伸等方式,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健康产业,打造生态示范城市;要以生态乡村建设为契机,推动生态经济建设,以绿色经济、有机经济、循环经济一体发展,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家园同步建设,把生态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港城,必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服务水平。当前,我市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景区、景点的主干道路及支线道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旅游经济和生态经济建设。同时要大力引进旅游、文化方面的人才,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努力打造“城在海中、海在城中、人在绿中”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
努力走出一条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之路,既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市民尽一份责任、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