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如此多娇
- 东兴城区,景点众多,古今俱全,中西壁合
- 东兴好玩,好在城区徜徉,玩在国门寻香
- 东兴纯朴,纯在民风纯正,朴在返璞归真
- 东兴古老,古在千年遗韵,老在古风沛然
- 东兴美丽,美在下海激荡,美在滨海风光
- 东兴多彩,彩在“上山”忘返,彩在奇谷飞瀑
- 东兴上山下海又出国
- 东兴:京族婚俗喜迎八方客 共筑民族团结情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中越界河游启动仪式在东兴举行 共谱跨境旅游合作新篇章
- 桂林捷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广西游这儿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欢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寿乡美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悦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市牛爸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益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七彩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万景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华锦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各大品牌汽车4S店“抢滩登陆”防城港
- ·防城港市将举办免费鉴定文物活动
- ·港口区光坡镇红沙村村民扎蚝排
- ·百名博士港城行 聚才扬帆正当时
-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港城
- ·防城港高铁开通一年 拉近了防城港与南宁的距离
- ·周明
- ·防城港市中心区将用3000亩地建设2018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
- ·聪皇沟的美,是一种含蓄的美
- ·防城港市科学技术协会
- ·企沙“红袖章”管出美丽景区
- ·防城港市运动员在广西第八届残运会上勇夺10金
- ·防城港市图书馆新馆今日举行揭牌仪式
- ·市政协传达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 ·金海湾社区服务活动中心加快建设
- ·防城区大菉镇山中村桃花盛开 风景宜人
- ·防城港市防城区第三十四届群众歌咏比赛在防城影剧院举行
- ·防城区食药监局对月饼生产厂家进行专项检查
- ·中越北仑河二桥建成
- ·美丽乡村如诗如画展眼前
- ·大垌水库开始施工
- ·防城港上思:十万大山变身林海雪原
- ·深化改革政策好 返乡创业有奔头
- ·“6.8”跨国拐卖儿童案二审控辩双方意见分歧大
- ·防城区发展产业 撸起袖子加油干
- ·防城港海事局培训渡工应对春运
- ·防城港法院举办“法务通”移动办公培训
- ·防城港首家“五星级”农贸市场今日开业
- ·防城港永友俱乐部获水上救助技能比赛冠军
- ·今年春运防城港北站运送旅客20.2万人
防城港东兴京族人,踩着高跷在海里捕鱼
初春的海上,欲晴欲雨的云层裹挟着暖阳与带有咸味的海风蕴含出一种怀旧的情节,似乎也只有在这个季节里才能感受到的滋味。
从防城港市出发一路西行40多公里,然后折向南,车子沿着拦海筑堤时建设的公路驶进了氵万尾岛,这是京族三岛中最大的一个。
历史上,京族原为“越族”,又称“京人”,1958年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据考证,三岛的京族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从现今越南的涂山等地迁徙而来的,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六十年代末开始围海造田,把氵万尾、巫头和山心三个小岛通过拦海筑堤与陆地连接起来,海岛变成了半岛。
如今来这里的人很少能感觉到这儿曾有三个独立的岛屿。
京族三岛面向北部湾,背倚十万大山,西与越南隔海相望。其中巫头、氵万尾二岛与越南近在咫尺,鸡犬相闻,涉水可渡。由氵万尾北望山心,西望巫头,三岛呈“品”字形。氵万尾处于江平半岛的最南端,地势平坦,地形狭长。
前些年,常听说东兴的摄影师刘小明先后花了10年时间,跟踪拍摄了一个纪实专题,叫做《高脚罾》,而且还举办了展览出版了画册。开始还以为“高脚罾”是一种独特职业,到了氵万尾岛并亲眼目睹后才知道了真相。
所谓“高脚”,就是渔民们踩着高跷捕鱼。罾,渔网,用作动词就是用渔网捕捞。在氵万尾岛,是用一种竹竿和木棍支起的三角形渔网捕捞的古老的捕鱼方式。
刘小明告诉我,每年农历六至八月,随着南风,一种叫“南虾”的小体型虾就会从深海回游到浅海的氵万尾岛沿岸。这时,渔民下海“罾”虾时,由于站在海水里,看不到海里虾群的走向,聪明的京族人便“驳脚”高跷,在海水中居高临下地边观察,边捕捞,这就是京族的“高脚罾”。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鱼虾的捕捞量大大增加,据说年景好时,一个捕捞季节,渔民们捕捞的鱼虾竟达500多吨。
今年75岁的武瑞进是这里仅有的4位老“高脚罾”之一。六十年代初,他曾在部队当过侦察兵,退伍后就回乡从事“高脚罾”。如今,年纪大了,不下海了,但还时不时和几位“罾友”聚在一起,把他的高跷和罾在自家院子里摆出来晾晒一番。他说,祖上几代人都是用这个捕鱼捕虾的,至于什么时候起源的,谁也说不清楚。
今年76岁的高雄英是氵万尾岛上京族哈亭的庙祝,身体很好。如今他的“高脚罾”伙伴们都不下海了,他也在家里休息了,经常被上岛采访的记者请到海边的沙滩上演示高跷捕捞鱼虾的过程。接受采访,对于他已是轻车熟路了。
他是扛着罾、骑着电单车来到海边的,踩着高跷推着罾在沙滩上走了几个来回,熟练之余有些吃力。临走时说:“当年从家里光着脚走路来海边推罾的时候,海里的南虾非常多,后来有条件就骑着单车来,南虾就不如过去多了,如今骑上摩托车来赶海,南虾就少到捕捞不着了。 ”
高雄英说,高跷捕鱼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清。据说,这种捕鱼方式是模仿鹭鸶水鸟捕鱼。刘小明解释说,因为这里曾经是孤岛,交通闭塞,所以这种独特的捕鱼方式一直都没有传播出去。
“20年前,氵万尾男人踩高跷推罾下海,老婆就在岸边等候,不用多久几10斤、上100斤的虾蒙便被捞上来,女人们连忙在沙滩上晾晒虾蒙,一片片红色虾蒙干排列在沙滩上;遇上下雨天则带回家腌制成咸虾或制作虾酱。这些都是我们的美食特产,”高雄英说。
他说,高脚罾不是简单地驳脚踩进海里,而是在高跷上肩扛着重重的“罾”下海,驳脚会陷进水下面的沙里,要拔起来再行走,还要在海水里面推罾、起罾、收罾、捡虾、抖罾等等,那更是力气和技术相结合的高难度技能,所以是男人们才干得了的活。过去这里经济落后,生活困难,能拥有渔船出海作业的人毕竟不多,更多的人是靠拉大网、下小海和踩高脚罾谋生,这些是每一个京族男人都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否则连老婆也娶不到。”
这10几年来,高脚罾已濒临失传。82岁的苏权胜是他们中年龄最大的“高脚罾”。他说,近年海洋渔业捕捞过度,鱼虾大量减少,南虾也深受其害,年捕捞量下滑到50多吨。这些年,氵万尾岛增加了很多机动渔排,上面安装了专门拖南虾的小眼网。这样一来,高脚罾捞到南虾的数量就更少。即使偶尔有人下海推罾,也不再是踩高跷,而是直接走进海水中去网捞几下。高脚罾是一个强体力的活儿,年青一代宁愿出去打工或者出海捕鱼捞海蜇,也不愿意踩高脚罾下海了。
坐在海边渔船上,蹬上高跷的苏权胜自豪地说,他曾经踩过一人多高的高跷捕南虾,多的时候捕捞的南虾能堆到他们家房顶,一种对过去的留恋和自豪溢于言表。可说到现在,他的脸上倏忽掠过了一丝怅惘,他的失落感来自一代人难以忘怀的生活方式正悄然消失。
我在北方见过踩高跷的,那是在节庆时娱乐的表演,而在这里,这种技艺却成为颇具智慧感的劳作方式。我感觉老人们还是喜欢原来的样子,宁愿生活在过去而不是当下。他们似乎宁愿与眼下保持距离。
土耳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费利特·帕慕克说过:“记录消失的事物,比哭泣和伤感更重要。”眼前这些老年“高脚罾”们认真努力地为记者和游人展示他们从前日复一日的劳作情景,何尝不是一种对即将消失的存在所做的最后的纪录?(原载2016年3月31日《中国日报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