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如此多娇
- 东兴城区,景点众多,古今俱全,中西壁合
- 东兴好玩,好在城区徜徉,玩在国门寻香
- 东兴纯朴,纯在民风纯正,朴在返璞归真
- 东兴古老,古在千年遗韵,老在古风沛然
- 东兴美丽,美在下海激荡,美在滨海风光
- 东兴多彩,彩在“上山”忘返,彩在奇谷飞瀑
- 东兴上山下海又出国
- 东兴:京族婚俗喜迎八方客 共筑民族团结情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中越界河游启动仪式在东兴举行 共谱跨境旅游合作新篇章
- 桂林捷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广西游这儿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欢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寿乡美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悦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市牛爸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益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七彩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万景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华锦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东兴边检站举办“一线报道我能行”主题摄影讲座
- ·东兴市“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百日攻坚大行动成效显著
- ·东兴多部门联合开展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 ·2014中越(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举行
- ·东兴市展对该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检查行动
- ·东兴北仑河中学
- ·东兴出入境春节期间全力服务边境旅游办证 日均办证2191本
- ·争当试验区建设排头兵——东兴边检站创建“模范边防检查站”纪实
- ·东兴市广森·嘉和苑
- ·东兴地税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
- ·东兴海关缉私分局查获涉嫌走私香烟100余件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孟玉洁
- ·东兴大道之伤何时能愈?
- ·东兴积极创新形式巩固“美丽”成效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禇清艺
- ·东兴市边境贸易形式
- ·“全国水产品菜篮子惠民工程”东兴启动
- ·东兴市部署抓好经济工作确保实现“双过半”目标任务
- ·防城港核电1号机组冷试系统全部移交调试
- ·东兴扎实推进兴边富民屯级道路建设
- ·东兴市北仑河国际商贸城项目合作协议昨日签订
- ·东兴法院创新形式持续推进普法工作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方园区)国门楼项目拔地而起
- ·国家一级美术师陈恒到东兴拘留所为官兵传经送宝
- ·东兴农村商业银行获批开业
- ·东兴中越边民互市贸易交易活跃
- ·广西东兴中越跨境合作区开建总投资近6亿元重点项目
- ·东兴山水豪庭幼儿园
- ·周刚市长检查开学前工作
- ·江平边防官兵忠诚务实谱写爱民曲
“美丽中国·海疆行”走进中国海疆起点东兴竹山
www.bianguan.net 2013-6-25 19:19:57 新闻专栏:客服中心
前言:大家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采访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这里,祖国不再是一个词汇,或者一个概念性的名词,而是视寸土寸金的誓死捍卫,是千百年来屹立不变的深情守护……作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份重要报纸,凝聚爱国情、传递正能量,是《中国文化报》肩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自2013年4月下旬以来,作为“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的活动之一,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美丽中国·海疆行”采访组分赴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的20余个地市,采写出10余篇生动鲜活、图文并茂的稿件,刊发后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6月3日,“美丽中国·海疆行”采访组徐涟、焦雯、陈曦以及宾阳、黎国荣等驻广西记者组成的广西采访组,来到中国海疆的起点、广西沿边公路0公里处、“大清国一号界碑”所在地——广西东兴竹山港。
5月的北仑河,河水丰沛,绿波荡漾,一路浅唱低吟,流向远方辽阔的大海,入海口处便是竹山港。竹山港距东兴市区11公里,因盛产竹子而得名,它曾是钦州、防城港一带最繁华的商埠之一。
“大清国一号界碑”就矗立在这里。这块界碑所处的位置,不仅是中国与越南界线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海岸线的起点和陆地边界线的终点。界碑正面书写着“大清国钦州界·知州李受彤书·光绪十六年二月立”。类似的界碑在广西中越边境共有33块,仅东兴就有8块。尽管大清国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早已不复存在,但这块“大清国一号界碑”却在历经沧桑后屹立于北仑河口岿然不动,见证着沧海桑田无法湮灭的历史。
在这块已有123年历史的界碑背后,还铭刻着一段曲折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大清国与其周边诸国并无明确边界,所有者多属沿河依岭的自然习惯线,清代的安南(越南)、缅甸与暹罗(泰国)均为清廷属国。
1885年,随着中法战争的结束,越南成了法国的殖民地,广东、广西的西南部与越南接壤,划定国界已是当务之急。次年9月,清政府派钦差勘界大臣鸿胪寺卿邓承修、会办界务高廉兵备道王之春、会办界务钦州知州李受彤,与法国勘界使臣狄隆会勘中越边界。前后经历7个月,双方勘界使臣才在芒街就中越两国边界(钦州段)达成协议并签字。其间,法国人多次制造事端,干扰和破坏勘界立碑,还3次派兵大规模入侵白龙尾、江平一带,谎称这些地方没有中国官员和哨所,企图片面改变边界现状。但在邓承修、李受彤等爱国人士的坚决反击之下,法国人的阴谋没有得逞。
这一次的中法会勘,是第一次对中越边界的全面勘划,并以源于西方国际法的条约形式加以确定,最终形成了近现代中越边界的基本格局,发挥作用100余年,对边境地区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界碑,从2007年10月开始,东兴市政府拨款,为界碑建起了一座碑亭。离界碑10多米处,有一个大理石修筑起来的平台,平台中央置放着一个巨大的石头圆球,其精致的修饰和新颖的设计,成为北仑河口一处亮丽的景点。圆球一边刻着“零点”二字,成为“东兴—那坡”沿边公路起点标志。平台一侧是一条水泥公路。路边一块路碑上写着“0”, 它就是广西沿边公路的“零”起点。
据采访组中广西记者站的夏雨介绍,这块界碑所矗立的土地,曾一次次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当年,侵华日军从南海进犯广西时第一个登陆点就在这里;解放战争时期,曾在这里打响了著名的“竹山之战”;而30多年前,为保家卫国,夏雨曾经以一名战士的身份来到这里,亲身经历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就在这块铭刻着历史的界碑之前,采访组成员以带有“美丽中国·海疆行”标志的装束,手举海疆行与春雨工程的旗帜,合影、沉思……“美丽中国·海疆行”的重要意义,也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彰显。采访组成员深深地认识到,作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份重要报纸,凝聚爱国情、传递正能量,是《中国文化报》肩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采访组沿着水泥路经过一座座掩映在翠竹中的楼房,看到老人、孩子在房前空地上劳作、玩耍,处处洋溢着祥和安宁的气氛。如今,历史的烽烟早已散去,边民们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在北部湾经济开发与城市建设的总体发展框架下,美丽的北仑河口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采访活动。大家的投入与热情,也感染了防城港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蓝剑和防城港市文化系统的吴付平加入到采访行列。特别是广西记者站“80后”“90后”的年轻记者,大家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采访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这里,祖国不再是一个词汇,或者一个概念性的名词,而是视寸土寸金的誓死捍卫,是千百年来屹立不变的深情守护…… (徐 涟 焦 雯 )
相关链接
竹山之行,既是一次业务学习实践,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洗礼。驻广西记者站的记者们在采访结束后写下了自己简短而真实的感悟。
边境线上的爱国怀想
黎国荣:38年前,我曾在这附近进行社会实践。从前这里的边民非常贫困,住着低矮的石房子,只能靠吃红薯和白水煮鱼生活。现在,国家富强了,通过政策扶持,边民已经追上了内地人生活的脚步,家家户户起洋楼、开摩托车。个人的命运与祖国是连结在一起的,祖国强大,边民富裕,边防也会更加巩固。
宾 阳:作为一个国民,爱国就需要了解国情,包括历史、疆域、民族和文化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当中,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繁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内心深处发出真正的爱国之情。爱国是一种实际的行动,也需要一种深入的了解,这样才是最真实的情感、最深沉的热爱。
夏 雨:“祖国”是土地和人民,是生活和风情,是一腔热爱和平的意愿和一颗勇敢者的心。它离我们很近,跟我们很亲。“祖国”就是祖宗之国,这是对“祖”的确认,是从古到今的血缘认同。辽阔的土地,众多的人民,还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这就是“我的祖国”!
冯钰珊:历史尘封的记忆永不忘却,祖国繁荣前进的车轮永不停息。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愿意为之奉献青春与热血。
贝婷婷:作为曾经的历史见证,这一块块饱含风霜的界碑,让我们能看到那段百年前的血泪史,记住祖国曾经的沧桑,也更努力地珍惜和保护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
郭凯倩:经历100多年的风雨侵蚀,界碑已然斑驳,沿岸的人民经过多次迁徙和融合,也已衍生出新的生活习俗和民族形态,但他们对海洋的依赖和眷恋却亘古不变。他们是海洋边界完整和安全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海洋边界安全和稳定的前线维护者。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寸土不让就是对国家尊严的守护。
李 舒:“大清国钦州界”界碑以一种坚毅的姿态牢牢地守住脚下的这块土地,向来者宣誓:这里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如今,面对北仑河,你能感受身后是祖国最强有力的怀抱,当初“一穷二白”的中国已今非昔比,已昂首屹立于东方。一种自豪感伴着迎面吹来的海风在心中激荡,任何的语言形容已显苍白和多余。
潘淑媛:在这里,“界”的概念是如此强烈,又如此模糊。从1890年的“大清国一号界碑”到2004年中越北部湾划界,“界”的划分似乎承载了中越两国的历史与未来。然而,在竹山,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片祥和的景象,边民们在中越边界之间来来往往,开开心心地过着自己的日子。过去的恩怨终究要被抛开,未来中越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紧密。(原载《中国文化报》6月11日一版头条)
自2013年4月下旬以来,作为“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的活动之一,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美丽中国·海疆行”采访组分赴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的20余个地市,采写出10余篇生动鲜活、图文并茂的稿件,刊发后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6月3日,“美丽中国·海疆行”采访组徐涟、焦雯、陈曦以及宾阳、黎国荣等驻广西记者组成的广西采访组,来到中国海疆的起点、广西沿边公路0公里处、“大清国一号界碑”所在地——广西东兴竹山港。
5月的北仑河,河水丰沛,绿波荡漾,一路浅唱低吟,流向远方辽阔的大海,入海口处便是竹山港。竹山港距东兴市区11公里,因盛产竹子而得名,它曾是钦州、防城港一带最繁华的商埠之一。
“大清国一号界碑”就矗立在这里。这块界碑所处的位置,不仅是中国与越南界线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海岸线的起点和陆地边界线的终点。界碑正面书写着“大清国钦州界·知州李受彤书·光绪十六年二月立”。类似的界碑在广西中越边境共有33块,仅东兴就有8块。尽管大清国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早已不复存在,但这块“大清国一号界碑”却在历经沧桑后屹立于北仑河口岿然不动,见证着沧海桑田无法湮灭的历史。
在这块已有123年历史的界碑背后,还铭刻着一段曲折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大清国与其周边诸国并无明确边界,所有者多属沿河依岭的自然习惯线,清代的安南(越南)、缅甸与暹罗(泰国)均为清廷属国。
1885年,随着中法战争的结束,越南成了法国的殖民地,广东、广西的西南部与越南接壤,划定国界已是当务之急。次年9月,清政府派钦差勘界大臣鸿胪寺卿邓承修、会办界务高廉兵备道王之春、会办界务钦州知州李受彤,与法国勘界使臣狄隆会勘中越边界。前后经历7个月,双方勘界使臣才在芒街就中越两国边界(钦州段)达成协议并签字。其间,法国人多次制造事端,干扰和破坏勘界立碑,还3次派兵大规模入侵白龙尾、江平一带,谎称这些地方没有中国官员和哨所,企图片面改变边界现状。但在邓承修、李受彤等爱国人士的坚决反击之下,法国人的阴谋没有得逞。
这一次的中法会勘,是第一次对中越边界的全面勘划,并以源于西方国际法的条约形式加以确定,最终形成了近现代中越边界的基本格局,发挥作用100余年,对边境地区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界碑,从2007年10月开始,东兴市政府拨款,为界碑建起了一座碑亭。离界碑10多米处,有一个大理石修筑起来的平台,平台中央置放着一个巨大的石头圆球,其精致的修饰和新颖的设计,成为北仑河口一处亮丽的景点。圆球一边刻着“零点”二字,成为“东兴—那坡”沿边公路起点标志。平台一侧是一条水泥公路。路边一块路碑上写着“0”, 它就是广西沿边公路的“零”起点。
据采访组中广西记者站的夏雨介绍,这块界碑所矗立的土地,曾一次次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当年,侵华日军从南海进犯广西时第一个登陆点就在这里;解放战争时期,曾在这里打响了著名的“竹山之战”;而30多年前,为保家卫国,夏雨曾经以一名战士的身份来到这里,亲身经历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就在这块铭刻着历史的界碑之前,采访组成员以带有“美丽中国·海疆行”标志的装束,手举海疆行与春雨工程的旗帜,合影、沉思……“美丽中国·海疆行”的重要意义,也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彰显。采访组成员深深地认识到,作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份重要报纸,凝聚爱国情、传递正能量,是《中国文化报》肩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采访组沿着水泥路经过一座座掩映在翠竹中的楼房,看到老人、孩子在房前空地上劳作、玩耍,处处洋溢着祥和安宁的气氛。如今,历史的烽烟早已散去,边民们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在北部湾经济开发与城市建设的总体发展框架下,美丽的北仑河口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采访活动。大家的投入与热情,也感染了防城港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蓝剑和防城港市文化系统的吴付平加入到采访行列。特别是广西记者站“80后”“90后”的年轻记者,大家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采访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这里,祖国不再是一个词汇,或者一个概念性的名词,而是视寸土寸金的誓死捍卫,是千百年来屹立不变的深情守护…… (徐 涟 焦 雯 )
相关链接
竹山之行,既是一次业务学习实践,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洗礼。驻广西记者站的记者们在采访结束后写下了自己简短而真实的感悟。
边境线上的爱国怀想
黎国荣:38年前,我曾在这附近进行社会实践。从前这里的边民非常贫困,住着低矮的石房子,只能靠吃红薯和白水煮鱼生活。现在,国家富强了,通过政策扶持,边民已经追上了内地人生活的脚步,家家户户起洋楼、开摩托车。个人的命运与祖国是连结在一起的,祖国强大,边民富裕,边防也会更加巩固。
宾 阳:作为一个国民,爱国就需要了解国情,包括历史、疆域、民族和文化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当中,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繁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内心深处发出真正的爱国之情。爱国是一种实际的行动,也需要一种深入的了解,这样才是最真实的情感、最深沉的热爱。
夏 雨:“祖国”是土地和人民,是生活和风情,是一腔热爱和平的意愿和一颗勇敢者的心。它离我们很近,跟我们很亲。“祖国”就是祖宗之国,这是对“祖”的确认,是从古到今的血缘认同。辽阔的土地,众多的人民,还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这就是“我的祖国”!
冯钰珊:历史尘封的记忆永不忘却,祖国繁荣前进的车轮永不停息。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愿意为之奉献青春与热血。
贝婷婷:作为曾经的历史见证,这一块块饱含风霜的界碑,让我们能看到那段百年前的血泪史,记住祖国曾经的沧桑,也更努力地珍惜和保护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
郭凯倩:经历100多年的风雨侵蚀,界碑已然斑驳,沿岸的人民经过多次迁徙和融合,也已衍生出新的生活习俗和民族形态,但他们对海洋的依赖和眷恋却亘古不变。他们是海洋边界完整和安全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海洋边界安全和稳定的前线维护者。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寸土不让就是对国家尊严的守护。
李 舒:“大清国钦州界”界碑以一种坚毅的姿态牢牢地守住脚下的这块土地,向来者宣誓:这里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如今,面对北仑河,你能感受身后是祖国最强有力的怀抱,当初“一穷二白”的中国已今非昔比,已昂首屹立于东方。一种自豪感伴着迎面吹来的海风在心中激荡,任何的语言形容已显苍白和多余。
潘淑媛:在这里,“界”的概念是如此强烈,又如此模糊。从1890年的“大清国一号界碑”到2004年中越北部湾划界,“界”的划分似乎承载了中越两国的历史与未来。然而,在竹山,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片祥和的景象,边民们在中越边界之间来来往往,开开心心地过着自己的日子。过去的恩怨终究要被抛开,未来中越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紧密。(原载《中国文化报》6月11日一版头条)
今日热点
本文来源于:东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