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城港市边防支队破获一起特大涉嫌走私貂皮案
- ·防城港市积极对接“一带一路” 合作共建“边海经济”
- ·防城港公安局集中公开销毁赌博游戏机500余台
- ·中越青年界河联欢 歌舞传情叙友谊
- ·市领导率队检查市容市貌整治工作
- ·“拈花惹草”闯出绿色富民路
- ·奋力开创扶贫开发和农民工工作新局面
-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 ·防城港市科学技术协会
- ·路旁枯枝突起大火 百米火带“火烧连营”
- ·防城口岸铜矿砂进口量增长两成
- ·“桥兄弟”入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候选人
- ·防城区大菉镇山中村桃花盛开 风景宜人
- ·第七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在我市举行
- ·让群众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
- ·用法律为贫弱者撑腰
- ·防城港市举办2014秋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 ·2013高考花絮报道
- ·迎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 ·大风降温天气将使我市气温骤降10℃
- ·山火肆虐危及厂房 消防官兵紧急扑救
- ·防城海关公布我市1~4月外贸“成绩单”
- ·防城港市红十字会为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募捐的紧急呼吁
- ·防城港上思县南屏乡瑶村一日游
- ·防城港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换“新装”迎国庆
- ·插上科技翅膀 助推群众增收
- ·防城港市农业委员会
- ·2015春运,通向爱的归途
- ·滩营十寨沟桃花开放惹人爱
- ·防城港市迅速行动 冲刺第三产业发展目标
防城港壮瑶一家亲 喜喝“同心水”
海拔1395米的白石牙山是上思县第二高峰,叫安镇松柏村汪门屯、六浪屯等2000多名壮瑶群众就生活在这山脚下。白石牙山林木繁茂,流水潺潺。可是如何从白石牙海拔600多米的陡峭山腰上把水引到屯里,却难倒了世代在山脚下居住的壮瑶同胞。为了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住在这一块的人家有些就买来小水管将附近的溪水接到家里,水流不正常,卫生更谈不上。经济困难的农户就只能靠肩挑背扛了。
该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了解到松柏村汪门屯等壮瑶群众的用水困难之后,立即多方筹措了45万元,去年9月开始建设白石牙山引水工程。由于山高坡陡,施工队只能选择在海拔500多米的山腰上建蓄水池。435立方米的大水池很快建设完毕,可是水池距离水源地还有近8000米。施工方先从地势相对平坦、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入手,迅速将4000多米的引水管道接到了白石牙山下的汪门、六浪、伏驮、六宜等村屯群众家里,从蓄水池到水源地的5000米主管道也很快铺通。可是,蓄水池到水源地还有将近3000米的路程,而且这段路程没有可供汽车运输材料的大道,甚至连可供手推车通过的小道都没有,有的只是一条仅能单人行走的山路。空手徒步行走在这满是巨石的3000米“石头河”上都感觉很吃力,更何况是将沉重的管道扛上山。怎么办?尽管施工队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是却无计可施。
那天,正和工人在石头河边望石哀叹的项目老板突然发现20多个扛着铲子和锄头的青壮年急冲冲地朝他们赶来,他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以为是施工缓慢惹恼了瑶族群众,他们找施工队算账来了。当他知道这些壮瑶群众是来免费帮助他们铺水管的时候,他和工人们不禁觉得一阵热流涌上心头。在施工队的安排下,赶来的群众很快做好分工,扛管、挖坑、填埋……一系列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程进度有了明显进展。据当地一位姓陈的村民介绍:往山上搬运水管的时候已经是11月份,天气比较冷,拉管的时候,有些河段只能到冰冷的水里去搭建;落差大的地方通过“你扶我,我拉你”的方式爬上爬下;管是直的,河道是弯的,布满了石头,没有机器,施工队和义务劳动的群众只能通过多人合力将石头抬开、搬走,因为用力过大,大家手掌、脚掌狠狠地扎进泥里、石碴里,有很多村民的手脚因此被石头或树枝磨破、扎破了;有时候大家中午就在山上吃自带的包子、干粮等,有的村民因为出门太急,没有带食物的,大伙儿就分着吃,吃完简单休息一会儿,就又开工了。那段时间很辛苦,但是没有一个人埋怨过。
该项工程建设前后有27名壮瑶群众自发义务施工将近30天。负责该项工程的杨老板感激地说:“要是没有这20多个村民投工投劳,肯定要出钱再请工人,从这项工程的大小和难易程度上看,请工人的费用包括交通、人工、伙食等费用,一个人平均一天要花250元左右,总计要多花将近15万元,那么工程建设费用就要超标,而实际才花费45万元。”今年1月初项目终于全部完成,白花花的自来水接到了白石牙山下的家家户户,一举解决了在此居住的2000多名壮瑶群众饮水问题。村民们欢天喜地,还专门杀鸡宰鸭来庆祝,老老少少就像过节一样欢快极了。松柏村六浪屯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乐呵呵地说:“做梦都没想到水龙头一拧,白花花的水就流出来了。没有通水以前,我经常一个人到村前的小河里去洗衣服、洗菜,洪水来的时候是很危险的。现在不用担心了,洗衣服洗菜什么的都在家门口。”在她的身旁,几个四五岁的小孩正蹲在盛满清凉山泉水的水盆旁边玩得不亦乐乎。
引水工程建设完毕了,在这建设过程中一起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壮瑶群众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以前互不认识的壮瑶村屯的村民联系多了起来,有空的时候他们还走家串门,农忙季节相互帮工。也正因为如此,该县相关部门给这项饮水工程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同心水”饮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