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如此多娇
- 东兴城区,景点众多,古今俱全,中西壁合
- 东兴好玩,好在城区徜徉,玩在国门寻香
- 东兴纯朴,纯在民风纯正,朴在返璞归真
- 东兴古老,古在千年遗韵,老在古风沛然
- 东兴美丽,美在下海激荡,美在滨海风光
- 东兴多彩,彩在“上山”忘返,彩在奇谷飞瀑
- 东兴上山下海又出国
- 东兴:京族婚俗喜迎八方客 共筑民族团结情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中越界河游启动仪式在东兴举行 共谱跨境旅游合作新篇章
- 桂林捷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广西游这儿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欢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寿乡美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悦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市牛爸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益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七彩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万景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华锦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张钰萍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李佳嵘
- ·东兴口岸-越南芒街一日游历险记
- ·东兴口岸运管处成为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
- ·中国旅游日 东兴市百万景区门票等你免费拿
- ·东兴市为寄宿制学校安装了路灯及庭院灯
- ·东兴市就业服务中心将服务做到“家”
- ·东兴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改进窗口服务
- ·东兴消防集中整治全市火灾隐患防范安全事故
- ·越南籍贩毒嫌犯在中国广西东兴市落网
- ·东兴边检站应邀参加越南边防部队成立55周年友好座谈会
- ·农行东兴市支行存款发展尽显“强县强行”风范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 合作区口岸联检设施项目开建
- ·广西东兴边境试验区开放开发惠及中越两国边民
- ·中越双方代表在东兴开展系列参观活动
- ·东兴华侨、华人境外分布广
- ·江平镇:京族高脚罾传统捕捞技艺后继有人
- ·2017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走进东兴
- ·东兴市2012年城镇住户调查情况分析
- ·越南芒街市党政代表团到东兴市考察访问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元宵节足球友谊赛雨中激情上演
- ·东兴:三表兄海滩遇险 缉私民警疾驰救援
- ·东兴国税部门多举措促税收高位增长
- ·东兴市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冯婕妤
- ·横隘三大采石场
- ·东兴江平镇中心幼儿园
- ·广西东兴口岸出入境旅客创历史新高 突破800万人次
- ·东兴检验检疫局对进口水产品样品进行前处理
- ·东兴市国税局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237.7%
东兴市江平镇 一曲文韵江平阔
4年前,第一次听说东兴市江平镇,脑海中就被植入了“富有”的印象,当然,这个“富有”自然是物质上的。4年后,深冬入江平,“富有”的印象再次来袭,然而,这个“富有”更多却是文化上的。
这个自明洪武元年始依山、傍海、沿边而建的重镇,沉淀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京族、边关、海洋、长寿、岭南等多元文化和中西文化完美交融。近年来,江平镇共投入了3000多万元用于文化项目的保护与建设,按照保护地域特色和传统特色、保护传统民居和传统民俗文化、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思路,突出京族文化、海洋文化、长寿文化等特色更加凸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景区等悉入囊中。于是,理所当然地,“2014广西特色文化名镇”的称号名至实归。
京族服装秀出的京族文化
江平,这个有近2万京族人们聚居的城镇,自然少不了京族文化,而这也正是江平的独特文化之一。
在江平古街,如今还保留着一家裁剪京族服装的店铺。店铺主人樊文英从1987年开始学做裁缝,后师从一名归国华侨裁剪师。樊文英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京族服装很流行,几乎镇上的每个女人都有一套,但大多数都是个人裁剪而成,比较普通。
随着改革开放,樊文英开始思考如何对京族服装进行改良,从染布到花纹,从样式到裁剪,极花心思,使其成为京族独具特色的服饰。改良后的京族服装,既保留了京族传统服装的特点,又惊艳而不流俗,成为京族文明的象征性文化之一,吸引了许多有雅兴的游客前来购买、收藏。
在2014年举行的全区青少年运动会上,东兴中学代表队全体一袭京族服装登场,惊艳了所有在场的观众。如今,一到京族哈节、独弦琴弹奏等重大场合,穿京族服装成为一件隆重而高兴的事。一把独弦琴,一套京族服饰,一片海滩,海风徐来、哈妹们原生态的表演……如仙境画面,却真实地呈现在江平人和游客们的眼前。
古街里传出的古老歌声
步入江平老街,青砖灰瓦的古老建筑散发出来的气息,让人心神相宜。深冬的阳光在这里显得异常暖和而舒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往来于古街之上,平静的脸容在一束逆射的阳光中略显模糊。
转一个街角,忽传来一阵“咿咿呀呀”的唱声,声音循着斑驳的古墙,不小心撞到了墙角,萦绕在古街上空。江平镇人大办公室的刘知美告诉记者,这就是江平的“歌圩”了。
与记者印象中的“歌圩”不同的是,参与江平“歌圩”的绝大多数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在老年人山歌协会一楼的会堂里聚集着数十位老人,会堂的一边摆放着几张桌椅,唱歌的人要到这里来唱,坐在另一边的老人们就细听,享受着那些远去而熟悉的古老歌词和曲韵。从这里,可以窥见江平长寿文化的兴盛。
70岁的周大爷坐在会堂门外边上的一侧,背倚靠着墙壁。他在静听会堂内传出来的老伙伴们传唱的歌声,偶尔会侧转身体弯腰看看里面的情况。他说,一到圩日,这里就会聚满了从各地赶来的老人,有些还是从越南来的。而那些古老的歌词呓语,对于年轻人来说似懂非懂,那是曾经的生活,是远去但仍能看得见的历史。
“三圣宫”留下的历史足迹
离开老年人山歌协会,再转几个弯,看见的是“三圣宫”,一座建于明末清初的古庙。这里蕴藏着京族人的历史与精神魂灵。据老人介绍,所谓“三圣”即关帝、岳帝、北帝。明末清初,江平祖辈根据此“三圣”的丰功伟绩、保国护民之精神,弘扬英雄气概,缅怀英杰而修建成“三圣宫”。
“春秋大义匡正人伦,浩然正气普照乾坤”——看着这幅写在“三圣宫”门前的对联,可以遥想江平人的祖辈对浩然正气的追求和精忠报国的肝胆。
青烟袅袅数百年。由于历史原因,“三圣宫”共进行过4次维修。2002年,江平人响应港澳同胞的倡议,集结社会有识之士,发动民众,筹集资金,重修了“三圣宫”,使其蕴藏的历史文化得以更好地保留与流传。
如今,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三圣宫”的香火一直很旺盛,成为江平文化一景。
一曲文韵江平阔!深冬入江平,看到的、听到的特色文化数也数不尽。京族诗词雕刻、“唱哈”、“竹杠舞”、“独弦琴”、拉大网、高跷捞虾等边海民俗文化,在这个总面积257平方公里、拥有38公里绵长海岸线的小镇中孕育出来,江平人将它当宝,保护着、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