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如此多娇
- 东兴城区,景点众多,古今俱全,中西壁合
- 东兴好玩,好在城区徜徉,玩在国门寻香
- 东兴纯朴,纯在民风纯正,朴在返璞归真
- 东兴古老,古在千年遗韵,老在古风沛然
- 东兴美丽,美在下海激荡,美在滨海风光
- 东兴多彩,彩在“上山”忘返,彩在奇谷飞瀑
- 东兴上山下海又出国
- 东兴:京族婚俗喜迎八方客 共筑民族团结情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中越界河游启动仪式在东兴举行 共谱跨境旅游合作新篇章
- 桂林捷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广西游这儿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欢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寿乡美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悦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市牛爸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益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七彩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万景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华锦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东兴市启动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
- ·东兴市“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百日攻坚大行动成效显著
- ·东兴和芒街运输管理部门举行工作会晤
- ·东兴市国土局举办农村宅基地审批培训班
- ·东兴“六举措”推进农村“三资”清查核资工作
- ·为家乡学子,他从首府回到北仑河畔
- ·东兴市向中越边民宣传新版100元人民币防伪知识
- ·东兴市举行“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
- ·海燕”引发洪水 广西抽沙船撞上中越友谊大桥 一声巨响就像爆炸一样(高清)
- ·东兴市旅游业持续火热
- ·东兴市居住证办理流程及需要材料
- ·桂林机场货站为东兴海鲜客户实行多项减免
- ·东兴市榕树头村
- ·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东兴区域)简介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王文羲
- ·东兴边检站:双模式自助化通关 优质服务出入境游客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李欣芳
- ·东兴市法院:带客偷渡“一日游” “野马导游”获刑五年
- ·东兴市江那村
- ·时代网吧-东兴网吧
- ·东兴市召开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工作动员会
- ·2018年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数达1219万人次,中越跨境自驾游已成为热点旅游线路
- ·东兴交通便利
- ·东兴口岸迎来今年第500万名旅客
- ·中国东兴市-越南芒街市举行工作会晤
- ·广西东兴边检为越南广宁代表团提供礼遇通关
- ·东兴电子商务步入发展新常态
- ·江平交东私脂厂
- ·东兴市水电收费标准
- ·东兴打响旅游“五个品牌”
守望京族文化的根脉——记东兴市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苏维芳
放眼八桂大地,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民族进步之歌格外嘹亮。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下,全区各族人民共同谱写出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边疆巩固安宁的壮丽新篇。今日起,本报开设专栏,陆续对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及我区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进行宣传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种花养鸟、含饴弄孙,这是一般人退休后的快乐生活。但在东兴市京族三岛,却有这么一位老人,放弃了城市安逸的生活,回到家乡,十年如一日,或奔走京族群众居住的村屯,收集资料;或日夜伏案疾书,将京族字喃翻译成汉字。他就是东兴市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苏维芳,一位为京族文化传承不遗余力的老者。
年届七旬的苏维芳,是东兴市土生土长的京族人。2000年,报纸上一篇题为《救救京族字喃,留住京族文化》的文章让他深受触动,并对逐渐流失的京族传统文化忧心忡忡。
字喃是京族人民在15世纪参照汉字创制的本民族文字。苏维芳走访发现,随着时代变迁,使用字喃的人越来越少,京族三岛仅有7个人懂字喃,而且都是年近90岁的老者。
“现在年轻人不学习字喃,要是再不抢救,字喃恐怕就要失传,京族的传统文化也将随之流失!”苏维芳萌生了抢救字喃,抢救京族传统文化的想法。
2002年,退休后的苏维芳和老伴一起离开城市,搬回老家,在没有任何资金扶持的情况下,每月拿出退休工资1000元作为采访、收集和复印等活动经费,与时间赛跑,抢救字喃。
翻山越岭,走村串屯,10多年间,这位老人每天醉心于收集、整理字喃工作,京族三岛和其他京族散居村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期间,他走访了包括民间歌手、宗教从业人员在内的200多位京族老人,收集了民间书籍和诗歌等大量第一手材料,并对它们逐字翻译成汉字。2009年,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成立,苏维芳担任主任,之后他又四处奔走,筹集中心的活动经费和京族文化书籍的出版费用。
除了收集、整理、翻译字喃,苏维芳还创办培训班,把传承字喃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2003年,苏维芳与村里经济能人商量,由对方提供场地,并出资10多万元,建起教室、歌堂、文艺舞台等设施,为当地各种文化培训提供场所。在此基础上,苏维芳办起“字喃京语”培训班,并亲自上课。经过数年努力,目前已培训了数百名京族青少年,“最小的8岁,都能熟练读写字喃了。”
作为村里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苏维芳还把京族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结合起来,配合京族学校编写京族乡土教材,并与学校商议开设了“京族字喃京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哈节是京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为了把这一古老的民间活动传承下去,苏维芳也倾注了大量心血。每一年,他都乐此不疲坚持参加4个村的哈节活动,并担任文化指导。在深入京族三岛和红坎等4个“哈亭”(京族人民祀祖、祭神和民间娱乐的公众场所)调研,搜集各个“哈亭”的祭文、文献资料后,他还编写和翻译形成了《京族哈节文献汇编》《京族哈节》等书籍和文章。
即便是身体已不如从前,苏维芳仍坚持工作。2012年初,为争取时间早日完成翻译京族传统长篇叙事诗《金云翘传》,他连续工作至深夜,血压升高晕倒,数次被送去医院住院治疗。
锲而不舍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10多年来,苏维芳举办了各种培训班13期共500多人次,出版了10多本共100多万字的京族文化书籍,引起国内外研究京族文化专家的重视。
2012年,苏维芳荣获全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2014年,他还先后获得了自治区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现在,苏维芳仍笔耕不辍,在将4本字喃传统民歌集翻译成汉字同时,还筹划编撰1本京族字喃大字典。“我要让京族的文字代代传承下去,把京族文化的根脉留住!”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