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市设立多个“首个” 促使中越互通更便利
- 东兴市: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跨国医疗彰显人文关怀
- 东兴市:文体旅手牵手 共塑国门城市的“诗和远方”
- 境内外媒体代表在广西东兴感受国门风情
- 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边境国门科普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东兴市举行
- 2025年东兴书香周“走读东兴”主题活动举办
- 东兴市人民政府召开东兴口岸“五个指定监管场地”专题推介会
- 东兴市召开聚焦教育稳边固边示范带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闻发布会
- 桂林心之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
- 桂林河马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梦筑国际旅游有限公司
- 广西鸿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一心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大胜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千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韶华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广西万坤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云忆秀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浩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优游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防城大队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 ·防城港市纪委电话
- ·防城港市荣获第五届广西园博会多个奖项
- ·防城港马鞍岭旅游码头建设加快推进
- ·防城港建设富有特色生态良好的旅游乡村
- ·防城港市首次发布纳税50强企业排行榜
- ·防城港多项措施助推第三产业发展
- ·铁路部门:旅客“变更到站”无需退票另购
- ·防城港港口区发展特色种养 "小八黑"做出"小八菜"
- ·港口兴港大道临时商铺今起被拆除
- ·港口区工商部门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质量纪实
- ·防城港成为广西首个海港进境水果指定口岸
- ·防城港森林公安局查获一起涉嫌非法运输野生动物案件
- ·防城港市率先在广西开展“银政担”业务
- ·防城港上思县:观光休闲好去处 度假养生两相宜
- ·有奖销售“中奖率100%”需警惕
- ·高考成绩22日放榜 6月23日、24日可申请复核成绩
- ·防城港市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工管委
- ·防城港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下月起提高
- ·东兴跨境经济合作区2019年第一季度项目集中竣工现场会举行
- ·金明华率队到茅岭乡东角村慰问
- ·防城港市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成效显著
- ·防城电话诈骗案频发 警方发布防骗提示
- ·防城港上思县发挥自身优势 持续发力保全年目标
- ·玉石
- ·防城港东投:防城至江山一级公路5月即可通车
- ·东兴市政府办公室电话
- ·防城港市打私办电话
- ·京族风情将走进亚太传统艺术节
- ·防城港市妇联电话
看上思解贫
路好,车行驶得非常平稳。秋雨中,两旁的山上绿松葱葱,烟雾蒙蒙;不远处的蔗林,如海浪翻滚。
上思的秋,来得恰到好处,空气清新,收获的氛围格外浓郁。
这里是十万大山北麓深处,距离防城港市区116公里。
4年前,黄秀珍家只守着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家里几口人等着开饭,要想脱贫,难!
全县83个行政村,21个属自治区贫困村,2.8万贫困人口,因病因灾因学,山多地少,致富产业单一。
穷,是这里的客观存在。这如十万座山的重量,压在25万上思人的肩上。20年来,这里投入了专项扶贫资金1.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2.1亿元。
2014年,国家首个“扶贫日”确立,从中央到自治区,从自治区到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偏远贫穷的小县开始了减贫脱贫的绝地反击。
“用3年时间,整县推进,精准扶贫,要投入14.6亿元,实现脱贫人口10000人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让贫困户都有造血功能。”上思县扶贫办主任谭锋斩钉截铁地说。
这里大山环绕,对外相对闭塞。要脱贫,就要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缺啥补啥,而修路,自然就成为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在这个山区小县,共升级硬化通村道路近130公里,修建通屯砂石路50多公里。这里的面貌和生产条件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农业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开始破解。
在上思县万烽香菇栽培科普示范基地,有20多位当地员工正在培育香菇菌棒。“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种种地。”黄秀珍笑呵呵地说。
这个香菇培育基地先后在思阳镇、南屏乡、公正乡等建立了香菇大棚栽培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滚动发展,带领农户致富。
“稳定甘蔗面积,提高单产,调整产业种植结构,以龙头企业带动,发挥传统优势,依托特色产业资源减贫脱贫。”对于产业扶贫,谭锋有着深刻的思考。产业扶贫,给上思带来了减贫脱贫的新鲜血液。
山多,曾是这里的劣势。但跳出大山看大山,也可以是优势。
结合这里独特的地形和气候,从东往西,从北往南,从公正乡、那琴乡的水果产业、茶叶生产,到南屏乡、在妙镇的中草药种植、林下养殖,从叫安镇、华兰镇的高效农副产品、旅游农业,到思阳镇的大棚果蔬、食用菌等,四大产业片区,“一果、一牛、一区、一高”四大主产业……这些正在成为上思“解”贫的源头活水。
“群众的种养技术和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脱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谭锋说,有了造血的条件,还要有造血的本领,而这个本领就要靠教育扶贫。
在群众的种养技术上加把火,是这个贫困县要做的事。请专家巡回各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贫困青年到县职校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引导群众以技术作用于产业发展……这些“火”正温暖着山区群众。
今年夏天,“雨露计划”滋润着这里的56名贫困户的大学学子,28万元资金,让他们每人都有5000元的奖励。此外,随之而来的还有“帮扶计划”、“育苗计划”、“成才计划”等,一场教育扶贫攻坚战,在十万山区铺开了。
行走在上思,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扶的是志气,夯实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