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下龙湾天堂岛又称迪独岛、季托夫岛:解锁下龙湾的宝藏景点,深度体验世界遗产喀斯特地貌海湾地区绝美景色
- 越南旅行怕踩坑?这几个实用软件人手必备,轻松搞定语言、交通和美食!
- 东兴中越界河风景区“游览边境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路线启动
- 中越青少年学生在东兴开展友好交流活动
- 越南吉婆岛:畅享海滩美食盛宴,纵览北部最佳避暑海岛风光
- 越南北部宝藏旅游目的地:下龙湾、吉婆岛、河内,最佳旅行时间大揭秘
- 只需身份证!越南谅山一日游,解锁异国新体验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
- 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正式开通旅检业务
- 越南:将把63个省级行政单位精简至34个
- 越南:将把63个省级行政单位精简至34个
- 文化中国行丨金滩海边博物馆里,传来独弦琴悠扬旋律……
- 越南签证种类解读:DL领馆签/落地签/EV电子签/五年免签任君选择,让您无忧越南行
- 越南旅游安全深度解析:行前准备、风险规避与实用防护指南
- 越南签证申请全攻略,了解越南签证知识轻松开启越南之旅
- 越南下龙湾天堂岛游记:穿梭喀斯特奇观,拾贝云端海岛梦
- 中越青年红色研学之旅走进东兴 携手共创友好未来
- “视联网+AI”应用场景落地对接会在东兴市举办
- 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工作组联合考察东兴口岸基础设施设备
- ·平稳开局 态势向好 ——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广西最大地面光伏发电项目昨在防城港市启动
- ·防城港市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 ·防城港东兴海关电话
- ·防城港市明华科技:用市场“孵”企业实现共赢
- ·防城港——中国首个地级市“中国白鹭之乡”
- ·化解信访积案 用实效取信于民
- ·防城港促就业 保民生 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方针
- ·自治区召开“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电视动员大会
- ·9月起私家车6年内免检 你的爱车能否享受
- ·上思:两车木材“牵出”两起滥伐林木案件
- ·防城港:春天里的湿地公园
- ·防城港市组团外出招聘人才
- ·我市党政代表团在香港走访知名企业集团
- ·本月将对“清洁乡村”作阶段性验收
- ·防城港市伏波文化园进入收尾阶段
- ·中国航海日市民体验海上丝绸之路航行
- ·强冷空气25日来 防城港再次尝试“入冬”
- ·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
- ·防城港市4300多万元奖补金助推“生态乡村”建设
- ·防城港车站“门到门”服务赢得客户
- ·防城港上思县公正乡天堂屯荣获自治区级“绿色村屯”称号
- ·防城港湿地公园“牧牛景观”不再 公园恢复本来面目
- ·防城港市水果总产量达8万吨
- ·防城港市首次“白鹭型”专业人才培训班开班
- ·在远离祖国的日子里
- ·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取得多重成效
- ·防城分局民警冒雨开展体能、射击训练
- ·“麒胤杯”美丽港城摄影大赛评奖揭晓
- ·防城港市文化艺术中心工程勘察设计获评“国优”
看上思解贫
路好,车行驶得非常平稳。秋雨中,两旁的山上绿松葱葱,烟雾蒙蒙;不远处的蔗林,如海浪翻滚。
上思的秋,来得恰到好处,空气清新,收获的氛围格外浓郁。
这里是十万大山北麓深处,距离防城港市区116公里。
4年前,黄秀珍家只守着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家里几口人等着开饭,要想脱贫,难!
全县83个行政村,21个属自治区贫困村,2.8万贫困人口,因病因灾因学,山多地少,致富产业单一。
穷,是这里的客观存在。这如十万座山的重量,压在25万上思人的肩上。20年来,这里投入了专项扶贫资金1.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2.1亿元。
2014年,国家首个“扶贫日”确立,从中央到自治区,从自治区到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偏远贫穷的小县开始了减贫脱贫的绝地反击。
“用3年时间,整县推进,精准扶贫,要投入14.6亿元,实现脱贫人口10000人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让贫困户都有造血功能。”上思县扶贫办主任谭锋斩钉截铁地说。
这里大山环绕,对外相对闭塞。要脱贫,就要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缺啥补啥,而修路,自然就成为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在这个山区小县,共升级硬化通村道路近130公里,修建通屯砂石路50多公里。这里的面貌和生产条件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农业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开始破解。
在上思县万烽香菇栽培科普示范基地,有20多位当地员工正在培育香菇菌棒。“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种种地。”黄秀珍笑呵呵地说。
这个香菇培育基地先后在思阳镇、南屏乡、公正乡等建立了香菇大棚栽培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滚动发展,带领农户致富。
“稳定甘蔗面积,提高单产,调整产业种植结构,以龙头企业带动,发挥传统优势,依托特色产业资源减贫脱贫。”对于产业扶贫,谭锋有着深刻的思考。产业扶贫,给上思带来了减贫脱贫的新鲜血液。
山多,曾是这里的劣势。但跳出大山看大山,也可以是优势。
结合这里独特的地形和气候,从东往西,从北往南,从公正乡、那琴乡的水果产业、茶叶生产,到南屏乡、在妙镇的中草药种植、林下养殖,从叫安镇、华兰镇的高效农副产品、旅游农业,到思阳镇的大棚果蔬、食用菌等,四大产业片区,“一果、一牛、一区、一高”四大主产业……这些正在成为上思“解”贫的源头活水。
“群众的种养技术和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脱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谭锋说,有了造血的条件,还要有造血的本领,而这个本领就要靠教育扶贫。
在群众的种养技术上加把火,是这个贫困县要做的事。请专家巡回各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贫困青年到县职校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引导群众以技术作用于产业发展……这些“火”正温暖着山区群众。
今年夏天,“雨露计划”滋润着这里的56名贫困户的大学学子,28万元资金,让他们每人都有5000元的奖励。此外,随之而来的还有“帮扶计划”、“育苗计划”、“成才计划”等,一场教育扶贫攻坚战,在十万山区铺开了。
行走在上思,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扶的是志气,夯实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