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如此多娇
- 东兴城区,景点众多,古今俱全,中西壁合
- 东兴好玩,好在城区徜徉,玩在国门寻香
- 东兴纯朴,纯在民风纯正,朴在返璞归真
- 东兴古老,古在千年遗韵,老在古风沛然
- 东兴美丽,美在下海激荡,美在滨海风光
- 东兴多彩,彩在“上山”忘返,彩在奇谷飞瀑
- 东兴上山下海又出国
- 东兴:京族婚俗喜迎八方客 共筑民族团结情
-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中越界河游启动仪式在东兴举行 共谱跨境旅游合作新篇章
- 桂林捷途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广西游这儿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欢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寿乡美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悦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市牛爸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益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桂林七彩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广西万景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 桂林华锦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防城港上思县掀起水果产业助农增收新热潮
- ·防城港港口区再次突击行动,打造“生态乡村”示范品牌
- ·防城港市组团参加旅交会推介海上游
- ·上思一老人被运到殡仪馆后“起死回生”
- ·防城区教育系统举办预防职务犯罪讲座
- ·防城区华石镇那湾村野生金花茶竞相斗艳
- ·李伦兵:各级各部门切实把握好项目工作的科学规律
- ·1-10月防城港市专利申请达580件
- ·取消晚婚假”? 晚婚族要不要在年内抢结婚?
- ·2014年防城区龙舟赛在端午节举办
- ·防城港边海经济带蓝图绘就
- ·防城港市渔业产业发展机制有新突破
- ·赵发旗检查部分“十百千”项目
- ·自治区召开纠风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电视电话会
- ·防城港:车辆遗洒、飘散载运物将被予以上限处罚
- ·防城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全力打造非公经济“升级版”
- ·防城区那梭镇返乡青年真情演绎“爸爸去哪儿”
- ·防城港市委政法委电话
- ·防城港中越商事纠纷特别巡回法庭成立
- ·防城港市商务经济逆势上扬
- ·防城港消防官兵参观陈公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 ·防城港思县三大举措建设美丽生态家园
- ·港口有人抢小孩?警方辟谣:不属实!
- ·上思女士骑车掉钱包“村警”辗转帮找回
- ·东兴市一个月依法施工面积逾600亩
- ·防城港多景区推出新项目迎接“五一”小长假
- ·和谐号:在安全的轨道上一路飞驰
- ·防城港入选“中国避寒旅游城市榜”前50强!
- ·“彩虹”致防城港国庆旅游受创 边境游却创新高
看上思解贫
路好,车行驶得非常平稳。秋雨中,两旁的山上绿松葱葱,烟雾蒙蒙;不远处的蔗林,如海浪翻滚。
上思的秋,来得恰到好处,空气清新,收获的氛围格外浓郁。
这里是十万大山北麓深处,距离防城港市区116公里。
4年前,黄秀珍家只守着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家里几口人等着开饭,要想脱贫,难!
全县83个行政村,21个属自治区贫困村,2.8万贫困人口,因病因灾因学,山多地少,致富产业单一。
穷,是这里的客观存在。这如十万座山的重量,压在25万上思人的肩上。20年来,这里投入了专项扶贫资金1.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2.1亿元。
2014年,国家首个“扶贫日”确立,从中央到自治区,从自治区到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偏远贫穷的小县开始了减贫脱贫的绝地反击。
“用3年时间,整县推进,精准扶贫,要投入14.6亿元,实现脱贫人口10000人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让贫困户都有造血功能。”上思县扶贫办主任谭锋斩钉截铁地说。
这里大山环绕,对外相对闭塞。要脱贫,就要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缺啥补啥,而修路,自然就成为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在这个山区小县,共升级硬化通村道路近130公里,修建通屯砂石路50多公里。这里的面貌和生产条件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农业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开始破解。
在上思县万烽香菇栽培科普示范基地,有20多位当地员工正在培育香菇菌棒。“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种种地。”黄秀珍笑呵呵地说。
这个香菇培育基地先后在思阳镇、南屏乡、公正乡等建立了香菇大棚栽培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滚动发展,带领农户致富。
“稳定甘蔗面积,提高单产,调整产业种植结构,以龙头企业带动,发挥传统优势,依托特色产业资源减贫脱贫。”对于产业扶贫,谭锋有着深刻的思考。产业扶贫,给上思带来了减贫脱贫的新鲜血液。
山多,曾是这里的劣势。但跳出大山看大山,也可以是优势。
结合这里独特的地形和气候,从东往西,从北往南,从公正乡、那琴乡的水果产业、茶叶生产,到南屏乡、在妙镇的中草药种植、林下养殖,从叫安镇、华兰镇的高效农副产品、旅游农业,到思阳镇的大棚果蔬、食用菌等,四大产业片区,“一果、一牛、一区、一高”四大主产业……这些正在成为上思“解”贫的源头活水。
“群众的种养技术和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脱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谭锋说,有了造血的条件,还要有造血的本领,而这个本领就要靠教育扶贫。
在群众的种养技术上加把火,是这个贫困县要做的事。请专家巡回各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贫困青年到县职校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引导群众以技术作用于产业发展……这些“火”正温暖着山区群众。
今年夏天,“雨露计划”滋润着这里的56名贫困户的大学学子,28万元资金,让他们每人都有5000元的奖励。此外,随之而来的还有“帮扶计划”、“育苗计划”、“成才计划”等,一场教育扶贫攻坚战,在十万山区铺开了。
行走在上思,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扶的是志气,夯实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