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九东兴市屏峰雨林公园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八交东滨海红树林公园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七万鹤山滨海湿地公园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六京岛风景名胜区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五东兴市胡志明亭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四大清国五号界碑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三中越北仑河大桥
- 东兴市旅游景区之二东兴口岸景区
- 东兴旅游景区之一东兴城区
- 国门城市,旭日东兴
- 东兴市设立多个“首个” 促使中越互通更便利
- 东兴市: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跨国医疗彰显人文关怀
- 东兴市:文体旅手牵手 共塑国门城市的“诗和远方”
- 境内外媒体代表在广西东兴感受国门风情
- 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边境国门科普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东兴市举行
- 2025年东兴书香周“走读东兴”主题活动举办
- 东兴市人民政府召开东兴口岸“五个指定监管场地”专题推介会
- 东兴市召开聚焦教育稳边固边示范带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闻发布会
- 桂林心之旅国际旅游有限公司
- 桂林河马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东兴市公交线路5路车
- ·东兴前3季度对东盟双边贸易超4亿美元
- ·2014中越商贸·旅游博览会12月22日在东兴举办
- ·东兴边检站紧急救援发病游客
- ·广西东兴边检站为2015年越中(芒街-东兴)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代表团出境赴越提供优质服务
- ·北仑河中越友谊大桥限载提高至45吨
- ·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在东兴启程
- ·东兴八旬老人向防城港市档案馆捐赠档案资料
- ·东兴二小:建美丽校园 展美丽东兴
- ·广西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防城港分社)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邓晓乐
- ·东兴市国际商贸物流中心项目
- ·农行东兴江平支行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长拔头筹
- ·东兴市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79万余元
- ·“美丽中国·海疆行”走进中国海疆起点东兴竹山
- ·东兴入围“广西首批特色旅游名县创建”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周宸妤
- ·东兴市扶贫办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
- ·东兴开展作风评议活动
- ·东兴市积极筹备2014年中越博览会
- ·广西:开放大戏越唱越响通道之路越走越宽
- ·东兴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有序进行
- ·东兴一男子偷运一只穿山甲两只乌龟判一年
- ·东兴边检站应邀参加越南边防部队成立55周年友好座谈会
- ·东兴口岸二桥综合服务区
- ·东兴镇:用好“全国重点镇”头衔 打造美丽宜居新城镇
- ·东兴市“三证合一并联审批”激发市场活力
- ·东兴电商党支部成立
- ·东兴市大力开展人才工作品牌创建活动
- ·海阔天空网吧-东兴网吧
京族文化 尽在京族博物馆
初到东兴,我还陶醉于一路上的边境繁荣美景。然而,当我来到这座具有规模的东兴市京族生态博物馆的时候,却让我颇有感触:这块方寸之地,清晰记录着京族——这个海洋民族的历史痕迹。
东兴京族博物馆位于东兴市江平镇氵万尾京岛风景名胜区,面积3000平方米,通过京族人衣食住行等器物展示,让游人能更直观地了解京族的生产生活。在众多的展品中,京族服饰简单却最抢眼。京族服饰朴素无华,以方便劳作。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长衣,袒胸束腰,衣袖较窄。妇女则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京族人擅养蚕,因此以前的服装都以蚕丝为主。
“以前我们的服装就是用丝绸、用蚕丝做成丝绸的布料,现在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了,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布料,但大家还是更喜欢穿丝绸做成的服装。”京族博物馆讲解员杨俐介绍说。
在博物馆内,我看到了京族文字,叫喃字,又叫“字喃”,京族祖先为书写自己的语言,借用汉字、仿照汉字字形,创造出这种方块字,常用在京族歌本和宗教典籍中。直到50年前,京族人仍在歌本和宗教典籍中使用喃字。但随着时代变迁,使用喃字的人越来越少,只有七八十岁的个别老人能懂得其书写、读音及用意。为了让京族人能够了解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东兴市成立了京族学校,专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语言学习。
京族世世代代以海洋为伴。传统的渔业生产是过去京族主要的生计方式,在长期的渔业实践中,他们形成了什么样的捕捞方式?又创造了哪些独特的捕捞工具?虾灯是京族近海养殖的设备,历史悠久。在黄昏时分点灯,利用虾的趋光性,引虾入网,这样就可轻松捕到虾了。除了利用光,聪明的京族渔民还想到了利用声音来捕鱼,他们把贝壳串起来,拉动着贝壳,利用贝壳发出来的声响把鱼赶进鱼笼。如今,方便实用的现代化劳作工具逐渐取代了古老的农具,比如以前最常见的京族踩高跷捕鱼,现在只能在表演中见到了, “高跷”也逐渐淡出渔民的生活,走进博物馆供人观赏。
“新时代,我们抓虾不使用高跷了,现在就只有我们这几个还在坚持保持我们的民族传统,这个高跷只有我们坚持走哦。”氵万尾村渔民苏明海说。
可喜的是,在京族博物馆,我见到了一种非但没有没落,反而正在逐渐绽放光彩的藏品——京族独弦琴。它是京族地区独有的民间弹弦乐器。结构简单,演奏手法却很独特,琴声也美妙动听,是京族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在2010年5月,独弦琴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弦琴只有一根弦,以大竹管为琴体,构造简单,发音醇厚,音色清澈,优美动听。不过,要想弹奏出美妙音乐,并不简单。独弦琴能够普及得益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琴师对独弦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安置拾音器,连接扩大器,由音箱将琴音传输出去,这种独弦琴又被称为电声独弦琴。电声独弦琴在保持原有民族乐器特色的基础上,可以弹奏器乐独奏曲、民歌伴奏曲、流行歌曲等。
2012年8月,东兴市文体广电局办起了免费培训班,义务授课,目前已经成功培养了近40名成熟的独弦琴乐手。
“因为独弦琴现在已经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嘛,我们办这个班之前,会弹的人比较少,我们现在就是想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小朋友会弹,并与外界进步文化交流活动,这样京族文化就不会失传了。”东兴市独弦琴培训基地赵霞老师说。
时过境迁,博物馆里展示的事物再美好,也会被尘封、束之高阁,淡出历史,只有像独弦琴那样,走出博物馆,不断与外界接触,不断地演绎京族美的曲子,才会日久弥香,让京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谭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