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姆小镇建设项目初步完成
- ·严正泽
- ·防城港市率先在广西开展“银政担”业务
- ·他们有孝心,但是回不了家
- ·我市对西湾海域开展清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 ·我市开展“缅怀先烈、报效祖国、圆梦中华”清明节祭先烈活动
- ·防城港口岸从入境货轮中截获媒介生物
- ·看病不难 去年逾万越南边民赴东兴就医
- ·2014版记者证将于7月15日起换发
- ·防城港市打私办电话
- ·今年上半年防城港完成水利建设2.01亿元
- ·防城港市13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 ·防城港:从边陲渔村到创新宜居幸福之城
- ·防城港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防城港市招商促进局电话
- ·防城港市重点企业进口环比大增
- ·防城港港口区现代特色海洋渔业示范区效益初现
- ·冷空气明起影响我市气温最低降至5℃
- ·防城港市恢复全国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
- ·防城港与越南芒街跨境特色旅游团首发
- ·连夜降雨房屋倒塌 民警出手紧急救援
- ·“五一”小长假50多万旅客畅游防城港
- ·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这些优势便利你知道吗?
- ·今年1~7月 防城港市边境小额贸易持续成倍增长
- ·防城港:经济与文化齐头并进的多民族城市
- ·2013越中国际商贸·旅游博览会跨年跨境游活动启动
- ·防城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走进上思
- ·防城港九旬阿婆被狗扑倒受伤法院判狗主担全责
- ·防城港经济逆势上扬 一季度GDP增幅广西第一
- ·广西代表团在越南芒街市参观考察
簕山古渔村 现代新农村
簕山古渔村位于港口区企沙镇东北面,是个只有300人左右的海边小渔村。在新农村建设前,该村水、电、路基本不通,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村民的生活比较贫困。经过新农村建设,昔日的小渔村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成为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的旅游目的地。
8月8日,记者怀着好奇心前往簕山古渔村,探究其中变化的原因。
一走进簕山古渔村,只见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水泥路从村中穿过,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民居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矗立在海面的云海亭,迎接着澎湃汹涌的海潮拍打;随处可见拿着相机在海边拍摄、散步的游客,以及在海里忙着耕海的渔民……
炎热的夏天,在一旁长满树木的海堤上散步,看着簕山美丽的海景;走进古树林,感受簕山原始丛林的幽深;睡在网床上,看簕山海边的日出日落,再尝尝本地特色海鲜,都是件令人十分惬意的事。
记者一边感受古渔村美丽的风景,一边向当地居民了解簕山这些年的变化。
“以前由于交通不方便,没有自来水、没有电,加之没有海堤,簕山古渔村每年都受到海浪的侵蚀,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当地村民的生活非常艰辛。”村干夏如章说,1995年以前,村民都是以种田和耕海为生。到上世纪末,村民基本不再农耕,转为以海水养殖、挖沙虫、浅海打捞为主。然而,村民们花大量的心血去搞水产养殖和打捞,但由于交通不方便,海产品难以运出去,生活依然贫困。2008年以前,该村村民的收入普遍不高,人均月收入在500元到800元之间。
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影响了簕山的经济发展。
2008年以后,新农村建设为古渔村吹来了一股春风——古渔村进入规划建设中,建水泥路、建海堤、安装自来水、开发旅游资源……昔日偏僻的小渔村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看到古渔村的变化,夏如章感叹地说:“1990年以前,村民都是步行去赶集,后来是自行车、摩托车走在坑坑洼洼的泥泞路上。现在,基本都是小车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大路上。2009年以前,村民喝的是当地的咸酸水。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通上了稳定的高压电。”
随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大大改善,簕山村在港口区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搞起了旅游开发,先后建起了邀月台、云海亭、听海楼、海堤广场等景点。环境变漂亮了,引来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吃海鲜,大部分村民都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开饭店、开旅馆、养殖海产品等,不少村民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夏如章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2010年开的饭馆,凭借新农村建设这股东风和簕山古渔村的旅游开发,一炮打响,还成为南宁一家大型拓展公司的定点接待点,仅开饭店他一年就可以纯赚10多万元。
对此,夏如章笑着说:“这是党的富民政策给我带来的福气。”
簕山古渔村还是港口区文蛤养殖示范基地。众所周知,文蛤的养殖要求很苛刻,沙地要求含沙量70%以上,还要求沙的粗、细和黏稠度适中;水的盐度要求25%左右,过咸过淡都不利于文蛤生长。从文蛤的养殖就可以知道,古渔村的环境和海水养殖条件有多好,海产品的质量有多优。
一番畅谈以后,夏如章还带我们去看了簕山的邀月台、品月轩、云海亭、古树林。他告诉我们:“2008年以来,政府共为簕山的新农村建设投入了2000多万元。如今,簕山古渔村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景点正在逐步建设和完善中,在建的听海楼、下个月将安装路灯的400米长的海堤、正在做前期工作的人工沙滩等众多旅游景点……我相信,簕山古渔村会变得越来越美好!”